刘波教授简介
(1)简介
刘波,男,汉族,1957年生,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1987获福建农大博士学位,1992-1994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后, 1994-1995美国密执根大学访问学者,1996-2006年德国波恩大学每年1-3个月短期合作研究访问学者。现任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青年科协委员,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协常委,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长,福州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生物防治》、《福建农业学报》等编委,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德生防合作研究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
研究经历:长期从事害虫综合治理、微生物防治、微生物生物技术、农业生物药物、微机测报网络的研究。主持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80多个,完成了“蚜茧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稻飞虱综合治理”、“数据库自动编程系统”、“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生物杀虫剂BtA的研究与应用”、“生物杀菌剂ANTI-8098A的研究与应用”、“尖孢镰刀菌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农业科技推广互联网的建立与应用”、“茶叶病虫系统调空技术的研究”等课题。在德国博士后工作期间,发明了新型昆虫嗅觉仪,提高了昆虫利它素的测定精度和效率。
研究成果“植物生长调节剂”、“苏云金杆菌培养基”、“气升式发酵反应器”“生物杀虫剂BtA的耦合技术”等研究获国专家利8项。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1项,国家科委星火科技三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2)、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1996)、省级优秀专家(1997)、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7)、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管理(1997), 省“五一”劳动奖章(1999)。在国内外学报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国际专业学报(SCI收录)上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10本,其中在德国出版英文专著2本,8篇论文获全国和省学会优秀论文奖。
目前,作为中德合作项目(DFG)、国家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引智办项目、省农业重大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从事微生物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药物研究和应用。
(2)论文
(1985)
刘波, 1985. 豆蚜种群消长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关系. 福建农学院学报, 14(3):239-246.
Chen, SH. and Liu, B., 1995.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energy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planting systems of hilly upland in coastal area of Putian City. Journal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0, 19-22.
Liu, B., 1985. Study on mass rearing of bean aphid, (Aphis ivora), and its aphidiidae parasite (Lipolexis sp.). . thesis, Biological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Press, Fuzhou, China, 110pages..
(1986)
刘波, 1986. 豆蚜种群消长的主成成分分析. 福建农学院学报, 15(4):327-332.
(1987)
Liu, B., 1987.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fe web of homopterous insect pests and their predaceous natural enemies in rice fields of
Fujian Province. thesis, Biological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Press, Fuzhou, China, 786pages.
(1988)
刘波, 1988. 逐步判别分析在无翅型豆蚜虫龄识别中的应用. 福建农学院学报, 17(1):74-77.
(1989)
刘浩官, 刘波, 林党恩, 李平, 彭文富, 1989. 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稻瘟病流行趋势预报的研究初报.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4(2):13-20.
Liu, B., 1989.
刘波教授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