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例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飞翔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孔乙己》长期以来被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用,足见这篇小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围绕《孔乙己》教学而展开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笔者收集了20多个相关课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案、说课稿等,对《孑L乙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并以期提出一些教学规律和问题。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指出:“提问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起着控制课堂教学的‘时’与‘空’的作用,提问就是‘时’与‘空’。”上海语文名师郑桂华博士认为,在上课之前要“设计合适的目标”,这个“合适的目标”应该是“有选择的”“具体的”“集中的”“连续的”,“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吗?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之一吗?”(以上摘引均来自于郑桂华博士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上课时的讲义)通过以上两位名师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性。一篇课文放到语文老师面前,他们能否很好地把握住这篇课文的内容,能否准确定位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实现这个目标,这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具体到《孔乙己》这一课,它的教学目标有哪些呢?先来看程翔老师的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以下知识:
。要求做到会解释,读音准确,默写正确。应掌握的字词有:阔绰、舀、羼、间或、拭、不屑置辩、颓唐不安、蘸、罩、打折。
、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深刻、含蓄的语言特色。
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的习惯。
三、认识封建教育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当时群众愚昧落后的思想状况,提高对旧社会的认识和批判水平。
程老师的教学目标小而精,容易达成,而且这些目标的定位符合这篇小说的内容,能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但有的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过多、过空,难以实现,例如有的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中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而且这些目标下面又设两到三个子目标。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有的目标根本就没有达成,实现度不够。有的老师设计的目标过于模糊,不具体,这也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的目标达成度不理想。所以说,目标小而精,容易达成是一堂好课的基石。
笔者认真总结和整理了几位教师的《孔乙己》课例,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一、程翔老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3期,第34—36页)
“最喜欢这篇小说”导入。
。
、2、3自然段,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问题有:
(1)第1段孔乙己出场没有?
(2)前3段写的是什么?学生读这三段。
关于第l段的问题有:
①作者写了哪两种人?
②穷人和富人喝酒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③写社会贫富悬殊与表现孔乙已有什么关系?
关于2、3自然段的问题有:
①当时是怎么样的人际关系?
②写人际关系与表现孔乙己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社会环境。
。分析肖像描写、对话描写(“窃”与“偷”的微妙关系)和动词“排”的作用等。
。
’5自然段是过渡
《孔乙己》课例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