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美育导论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美育导论论文
大学美育导论论文一、? 美育的独特功能:陶冶情感开发右脑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1、中西方学者对美育的认知
??????? 在十八世纪,德勒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美育理论,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想用审美教育把自私自利的、腐化了的人变成有理性和正义行事的人,进而利于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变成合理的社会制度,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因为在他看来,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感情和理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统一。于是“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高度的独立自由”。审美教育(通称美育)不仅要有一套价值体系,而且还需要相应的实施途径,通过它而获得传播,使接受对象在美与艺术的熏陶下情操得到提高,人格有所升华。青年时期是美育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美育的主体部分,是形式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最佳时期。而把握这一新的时代特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情感、涵养德性、展示个性、追求美好的人生境界。重新认识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认真探讨实施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本质功能
时代的要求已把大学的审美教育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新的高度。从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上去认识美育的现代功能与地位,特别是在社会形态的转型面前,审美教育应走出以往狭隘的理论分析和学科审美教育的圈子,把目光转向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以及对教育现状的关注。当代大学美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大学美育以感性为基础,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我国传统教育强调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
“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格内质。21世纪,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地位的进一步彰显,大学在坚定科学理性这一伟大的精神气质,弘扬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牺牲精神,同时,更应注重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个性与人格完善的氛围,谋求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曾说:“艺术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艺术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连,最感性也最有趣味。”而审美教育恰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体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2. 大学美育可以为大学生的传统道德素质“升级
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素质层次中处于最高地位,有理想人格、高尚情感和坚定意志追求的人才可能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谓的美育,根本上仍是以道德感情的陶冶为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美“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1〕。艺术本身具有的那种美,使抱有审美态度的人欣赏它时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必然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情感运动,艺术美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这感情必然会打动欣赏者的心灵而产生情感活动,这种活动对情感本身发生影响,从而使欣赏者受到感染,受到净化。
3. 大学美育在开发大学生智力潜能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黑格尔把审美活动
“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2〕,并精辟

大学美育导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8
  • 文件大小102 KB
  • 时间20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