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保证安全认清形势确保发展
—通航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8•24”伊春空难终结了中国民航保持了近6年的安全纪录,用血的教训再次为民航安全拉响了警钟。四天后,也就是8月28日凌晨,华夏航空公司一班从石家庄飞往贵阳的航班,在贵阳机场着陆时机翼翼尖擦地。最近一段时间民航事故频发,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针对这些不安全事件,我简要谈谈通航业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体制制度方面;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都需要必要的规章制度去规范,通航业作为民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制度保障,并且在后续的生产运行中,不断完善。
我国通航事业起步较晚,而且我国的航空环境也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比如我们的低空空域尚未开放,比如我国大部分空域都是受军方控制的……所以在体制建设方面,就造成了我们既要效仿欧美发达国家,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改造,这就给我们的体制建立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起步晚底子差,可是我们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发展潜力巨大。就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用航空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在“2010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上说的那样,通用航空,应该是中国最后一个没有放开发展大产业。看看通用航空对产业的影响,与商业航空相比,通用航空市场更大,广泛用于公务、私用、航空运动、农业、林业、旅游、紧急救援等……
可以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未来,为通航未来的发展打好硬件基础。
前不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通航业发展的政策,随之而来的是通航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边申请,那边筹建……其中不乏有资质造假或者钻法规空子者,这样的通航企业一旦运行起来安全方面势必难以让人放心,当然这其中也有监管问题,后面再说。
人们常说制度是死的,我却不这么认为,健康科学的制度应该是活的,也可以说是有生命力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制度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健全的。永远不变的制度最终将会走向消亡,是注定要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有创新的思想和勇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通用航空的规章标准及有关规范性文件,努力完善现有体制,健全现有制度,使之满足不断发展的行业需要、使之最大限度起到指导行业发展的作用、使之真正为安全飞行保驾护航。
人员素质方面;
首先要做的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因为整个航空系统都是管理者来统筹和规划的,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行业的前途和命运,我认为作为管理者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有缜密的思维和大局观;古往今来,凡是成就大事者,其必有超人的思考能力和非凡的见识,作为管理者,必须目光长远,统观全局,做到果断而不武断,慎重而不盲目。
二、要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敬业,对工作负责。航空运行有其特殊性,对安全要求异常严格,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和极其恶略的影响,监管者一定要负起责任,严格按照规章程序办事,
前一段时间网上爆出200多名飞行员资质造假事件,背后肯定有监管不力的原因,拿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开玩笑,对这样的监管者必须严惩。同时管理者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和手段,使管理监管工作跟得上行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
其次就是执行者的素质;
好的管理体系
通用航空安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