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教你怎样做一个诗人人物影响赖内·玛利亚·里尔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里尔克的存在主义诗思更是深深地影响到后来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与萨特等人,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一大诗性源头。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里尔克思想里尔克认为“向外看”是诗人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诗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上,不要去过多的关注评论家的批评上,只要诗歌的创作是一种“必需”,就是好的诗,就是有意义的诗。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里尔克认为要力避批评,少做批评,少读批评的文章。而且认为最好的批评就是对艺术作品充满爱。在里尔克看来批评是一种愚蠢的冒险行为,怀着评判的意图去靠近艺术品,去将自己的感受做出说明,结果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评论者的理性化的语言说明、阐释之下,艺术品本身的艺术魔力变得支离破碎,不再完整,人们反而难以感受到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那种艺术魅力。在里尔克那里,孤独是他必不可少的生存状态,甚至他将之奉若神明。如果说里尔克小时候的孤独的生活状态是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所致,那么可以说他在成年之后的孤独状态则是他刻意求之的结果。他认为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孤独是每位艺术家的必须具备的一种状态。关于《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一个正处在迷茫时期的青年诗人向里尔克写信寻求有关生活和写诗的建议,几个星期后,里尔克回信了,那封信就是这本书所收录的第一封信。从此以后,那位青年同里尔克保持着多年的通讯,里尔克的回信就组成了这本书。我想,很多开始尝试写诗的人都会遇到这几个问题:一是怎样写诗?二是想知道自己的诗写得好不好。想要成为诗人的人则还要多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做一个诗人?所幸,里尔克在他的回信中给出了他的建议。今天我准备先把“收信人引言”介绍给大家。收信人引言1902年的深秋——我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学校的校园里,坐在古老的栗树下读着一本书。我读时是这样专心,几乎没有注意到,那位在我们学校中唯一不是军官的教授、博学而慈祥的校内牧师荷拉捷克(Horacek)是怎样走近我的身边。他从我的手里取去那本书,看看封面,摇摇头。“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诗?”他深思着问。随后他翻了几页,读了几行,望着远方出神。最后才点头说道:“勒内·里尔克①从陆军学生变成一个诗人了。”⸅于是我知道一些关于这个瘦弱苍白的儿童的事,十五年前他的父母希望他将来作军官,把他送到圣坡尔腾(Sankt-Polten)的陆军初级学校读书。那时荷拉捷克在那里当牧师,他还能清清楚楚想得起这个陆军学生。他说他是一个平静,严肃、天资很高的少年,喜欢寂寞,忍受着宿舍生活的压抑,四年后跟别的学生一齐升入梅里史·外司克尔心(Mabrisch-Weisskirchen)地方的陆军高级中学。可是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