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摘要: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稳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包括潜力、认知能力、情感特征、行为和精神面貌等。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培养自尊自信的训练,如形象转换法成功形象角色换位等,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历史学习自我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潜能,达到以心理学促进历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学力和身心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自我概念;历史;潜能
“背了总是忘!”“花的时间很长,用的精力很多,可历史成绩就是上不去。”“我的历史成绩也就这样了”……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谈论学习历史的上述感受,也能感受到他们学习历史的低落情绪、对学习历史能力的怀疑和对学习历史信心的动摇。但我们应察觉到:是消极的自我概念在不自觉地压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我们更应明确责任:通过一些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生不断开发自身学习历史的潜能,提升历史学力,使心理与学业齐头并进。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又称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稳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回答我是个什么人的问题。包括潜力、认知能力、情感特征、行为和精神面貌等。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自我概念包括健康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精神,能看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价值和自己的长处,不怕困难和挫折,自信
“我行,我能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相反,缺乏健康的自尊、自信,自认为“我不行,我本来就不行!”
二、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必要性
心理学认为,“暗示能够使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改变。”“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在每个人身上,都储藏着无尽的潜意识力量,它可以战胜一切问题。”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遵循心理学规律,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开发本就储存在自身的潜意识的无限潜能。
自我概念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我概念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至关重要。自我概念根植于潜意识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而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人的一切行动、认知、情感和才能都受其影响,尤其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学习活动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评价(我这个人怎么样)与自我理想(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自主进行常规的积极自我概念训练。
形象转换法:当消极的图像出现时,大脑自动触发一种积极的心理图像出现,从而清除掉消极的心理图像,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图像。其实质就是在消极的心理图像与积极的心理图像之间形成一个固定的触发器,只要消极的心理图像出现,就立即自动触发积极的心理图像,从而被积极的心理图像所取代。以改变学生不喜欢历史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训练:
首先,学生在脑海中出现自己所不喜欢的看历史书或上历史课的心理图像,图像清晰鲜明,好像正在进行。
其次,学生的脑海中再快速出现一种有较强吸引力的、自己喜欢的、积极的图像,如学生喜欢学语文或其它知识的图像,图像又大又近,逐渐明亮,学习它们充满乐趣,满怀自信自尊。
再次,把两种图像连接起来。学习历史也像学习语文或其它知识那样,充满乐趣,满怀自信自尊,这个图像又大又明亮,色彩斑斓,原来学习历史没意思的心理图像就很快地支离破碎、被消除掉。
最后,马上利用形象转
“你想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