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择偶心理的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择偶心理的研究综述
【摘要】自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关于择偶的心理学研究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的研究,则从80年代才逐步开展起来,本文拟从择偶的心理学定义、理论模式和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择偶心理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择偶心理;理论模式;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关于择偶的心理学研究在西方呈现逐步发展的趋势,而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则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展开。在婚姻过程中,择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它是缔结婚姻、组建家庭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另一方面它对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此外,择偶是一种必要及其重要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它不仅是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的产物,而且它又会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干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思想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现代人的择偶心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于历史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历经时代的变迁,不禁显现出了许多新的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和择偶观。国内外学者针对择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择偶的心理学定义、择偶的理论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择偶心理进行的研究。
二、择偶的心理学定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心理学家们逐渐从探索个人出发开始关注择偶现象并对其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择偶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大多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arwin(187l)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他认为“性别选择”是物种成员之间为了获取资源而赢得最终的繁殖成功,在男性与女性的行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的择偶偏好或择偶行为。Freud(1922)认为应重视先天的性意识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个体在择偶过程中其身心需要远大于社会需求。Edward(1969)认为择偶是一种交换行为,双方将交换各自的资源,以寻求最大的物质和精神回报。Trivers(1972)认为择偶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一个人的情感、思想和文化。Winch(1985)将择偶定义为,是人类的心理需求、内在动机等各种需求的相互作用。Buss(1985)认为择偶是双方从生理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方面构建起的类似的情感反应。Eshleman(1994)将择偶定义为,是一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选择,如能力、品行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大多从不同方面对择偶进行了探讨,关注的择偶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探讨择偶的起源,有的侧重于研究择偶的目的、有的则侧重于描述一般择偶现象。
三、择偶的理论模式
(一)Freud的父母偶像理论
此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eud)于1968年提出,他认为,由于人类有较强的伊谛普斯情结,长大后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父亲、母亲相类似的人恋爱和结婚。他们在早期童年时代,因得到父母格外的照顾和疼爱,在潜意识下会依照父母的形象来寻找恋人,或因童年时期未能获得内心渴望的亲情与爱护,从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给予自己类似父母之爱的对象。该理论强调人的性本能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在

关于择偶心理的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