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工程地质 2
三、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5
四、应急人员、设备、物资 8
五、报告机制 11
六、应急流程 13
七、应急救援抢险施工预案 14
双鹰顶隧道坍塌专项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述
厦深铁路(广东段)站前重点工程XSGZQ-3标段起止里程:DK439+320~DK449+518,。主要工程内容:本段范围内的三电迁改;路基、桥涵(含桥面系)、隧道及与本次站前工程施工有密切关系的部分站后工程、大临设施等,其中,双鹰顶隧道为本标段重难点工程。
双鹰顶隧道全长9275m,进口里程为DK439+660,出口里程为DK448+935,中心里程为DK444+,进口位于惠东县白花镇莆田村森木坑,出口位于惠阳区沙田镇新桥村响潭子,隧道洞身最大埋深340m。全隧道设无轨运输斜井两座:水新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相交于DK444+80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 70°,%,;新桥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相交于DK448+20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32°,%,。
根据工程特点,指挥部设一个总部,三个工区,其中:
指挥部: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田头村桥背组佛龙工业区,负责整个标段工程项目管理。
一工区: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莆田村森木坑组,主要负责双鹰顶隧道进口、森木坑大桥及区段路基施工。
二工区: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金桔村田心组,主要负责双鹰顶隧道水新斜井工点施工。
三工区:惠州市惠阳区新桥开发区,主要负责双鹰顶隧道新桥斜井、双鹰顶隧道出口、出口段路基施工。
二、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双鹰顶隧道地处南海大亚湾之滨,海岸山脉北侧,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区内山势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或苍松翠竹,或灌木茅草丛生,区内海波高度60~464m,相对高差70~380m,自然坡度25°~45°,局部可达50°~65°,坡面植被发育。总体地形中部高,东西偏低,山脉多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延伸,部分北北西。区内冲沟较发育,沟内多数有水,四季不干。
(2)地层岩性
隧道侧区内出露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下中统粉砂岩、砂岩、石英砂岩、页岩等沉积岩。第四系残坡积层广泛分布在缓坡、垄岗地段,冲洪积层主要零星分布在沟谷洼地中。
(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隧区处于深圳大断裂(北东向) 和东西向霞涌断裂之中,并受其影响,产生了次一级断裂。
隧区地貌为海岸山地貌断块,其边缘以深圳复活大断裂、汤湖复活大断裂及霞涌大断裂为界向惠阳及淡水凹陷盆地过渡。这些断层早期形成时为逆断层,复活时改变原来断块位移方向而为正断层,主要是基底断块上升下降张力的作用,水平侧压力很小,故地形表现了鲜明的差异。
隧区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为现今活动的发震构造;东西向断裂主要起着控震的作用,它与其它不同走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多为历史上发生中、强地震的地段,也是未来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地带。
隧区沿纵向走向,共存在10条断裂带,见表一。
表一:双鹰顶隧道断裂带统计表
编号
位置
产状
宽(m)
性质
断裂特征
F1
DK438+812
倾向北西西倾角43°
20
不明
地貌上无明显痕迹,为隐伏断裂。
F2
DK442+146
倾向北东倾角75°
10
推测逆断层
断裂带岩石破碎,沿碎裂面见石英脉充填,走向上呈舒缓波切断蒲田断裂,断层导水性较差
F3
DK444+908
倾向北东倾角70°
9
不明
沿深沟产出,地貌上呈“V”字型切割明显。
F4
DK444+995
倾向北东倾角72°
6
不明
地貌上无明显痕迹,为隐伏断裂。
F5
DK445+685
倾向北东倾角83°
9
不明
沿深沟产出,地貌上呈“V”字型切割明显。
F6
DK446+005
走向66°倾向北西倾角60°
3~5
压扭性
挤压硅化带,由硅化角砾组成,角砾间为硅质铁质胶结,断层导水性较差。
F7
DK446+830
走向15~36°倾向东,倾角40~50°
15~20
正断层
岩石硅化强烈,可见构造角砾岩,角砾为棱角状,角砾间为硅质、铁质胶结,断层导水性好。
F8
DK447+134
倾向南面倾角65°
10
正断面
沿深沟产出,地貌上呈“V”字型切割明显,沟中可见角砾岩出露,角砾岩呈棱角状,断层导水性好。
F9
DK448+365
倾向北北西倾角50~60°
40~50
压扭性
地貌上呈垄岗状,局部形成切状陡坎,断层导水性较差。
F10
DK448+400
倾向北北西倾角30°
7
不明
地貌上无明显痕迹
双鹰顶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