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着眼点
田建玲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及其学力基础,规划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及其学力基础,规划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学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研究语文学科素养,要突出以下五个着眼点。
一是,着眼于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划出界线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无所不包。
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
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学科的学习,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
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学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学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过去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在语文学科学习中,不要失去母语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经典作品不要排斥。只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多灌输过去的书本和所谓的文化。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着眼于核心
核心素养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