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复习引入法
复习引入法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也是数学授课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最常用,使用范围最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复习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因为数学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前后内容联系紧密。通过复习法,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旧的知识,又能调动其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使学生接触新知识不感到突然。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口答基础训练题:
①1厘米+=? 4元-3角=?
②2/3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
③口算:5/8+7/8= 7/12-5/12= 7/9-1/1=
第一道题复习整、小数在数量单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必须先统一单位),为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作了辅垫。后面几道题通过“分数单位”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等旧知识的再现,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搭了桥、引了路。学生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便自求得知了。以旧引新的“导”,要注意训练题既要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点“穿针引线”, 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不能过于降低学习和探索思考问题的坡度,使他们觉得兴味索然。
二、趣味导入法
趣味是数学的营养品,可以补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主要通过小故事。小实验,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理论,逻辑趣味题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快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十分有利。例如;一位教师走向讲台,在黑板上板书“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同学们见了很惊奇,数学老师怎么给我们上课文呢?老师问你们会不会缩句。学生马上答道“天空飘着云”,老师点头说很好。下面在做一道缩句例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纷纷议论,数学也要缩句,这种句子怎么缩?缩句与列式有关系吗?老师接着提了个问题?这句话里说的是谁除以谁?此时此刻,大家很快把句子缩为“和除以积
”算式马上列出来了,即(+1/5)/(1/3×3/4),接着新内容就登台亮相了。
三、铺路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在内容联系很紧密的数学内容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就是根据所学内容,先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一个的铺路石(或称为架桥)。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例如:有的老师教两步计算应用题,先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某班第一天栽苹果树50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了20棵,
谈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