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考察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护理策略,并为今后我院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现选取笔者近年来参与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心脏疾病病史及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在对患者使用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药物,并经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后,31例患者中29例存活,%,存活病例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症状基本消除。死亡病例中2例均为猝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积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心衰症状改善、并发症预防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策略;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
现选取笔者近年来参与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心脏疾病病史及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考察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护理策略,并为今后我院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病例资料
基本病例信息病例中的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岁。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5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10例,心肌梗塞患者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例。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于1928年提出的心力衰竭NYHA分级标准[2]。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诊时的NYHA分级分别为:Ⅱ级15例,Ⅲ级11例,Ⅳ级4例。
临床症状 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容易出现在体力劳动或是半夜惊醒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液为白色浆状;部分患者出现颈静脉明显突起、水肿以及食欲下降,干恶或呕吐;极少部分患者出现皮肤表面紫绀。
2 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类进行性心脏射血功能障碍疾病,因此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尽早进行科学详尽的健康教育,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直白地解释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多种后果,治疗程序以及护理方法;二是向患者及其家属重点讲解作为患者本身应当注意的日常自我护理部分,比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以及注意事项等;三是告知患者该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于后续的治疗与护理过程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与配合,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愈后程度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缓慢发展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逐步加重的,有的患者在临床上还会表现出失眠、嗜睡或神经过敏等精神症状,除了对患者的身体和日常生活是一种影响外,患者也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