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8年黑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活动评选一等奖
筅解瑛/执教、整理孙雷、邹秀敏/指导
一、导——创设意境,激趣引导
(师板书,在黑板上画一幅洪波涌起的沧海的简笔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翻滚的浪花。知道这是表现大海的一幅画,由此我想到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的情景。
生2: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循情而动,有感而发的,而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
(课件展示。)
、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建安文学”的领袖;
,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
——官渡之战;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
8.“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
9.“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生(齐):曹操。
师: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师在黑板上贴曹操画。)
(课件展示一幅军事地图。)
师: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吟——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师:看来这首诗还真是不同凡响。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放声地读一读,熟悉熟悉。谁愿意先读给大家听听?
(一生读,但读得平淡,没味道;另一生读,略好。)
师:大家说谁读得好一点儿?好在哪儿?
生1:菖菖菖(指第二名学生)读得好些,因为他读出了诗的味道。
师:对,读诗就是要读出诗的味道来,这就叫吟读。
(板书。播放A、B版对比朗诵。)
师:你来读。(指另一名学生。)
(生读。)
师:自己点评一下吧。
生2:有点感情了。
师:嗯,有点感情了,把你能体会到的感情都表现出来。我知道你们不可能全都体会到,你能体会多少就读出多少来。谁再试试?
生2:我还想试试。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呀!听出他读的这个“洪波涌起”了吗?读出了胸有壮志的气魄!他读得好不好啊?
生(齐):好。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
师:怎么样?再读读看,和同桌配合着练练。
(生仿读,后又各自练习。)
师:谁再来试试?
(请三名学生读,语气更贴近吟读感觉,进步明显。)
师:下面再读的时候,想一想每一句写什么,能表现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读哪一句你就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自己再练练。
(生自由朗读。)
师:看来同学们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但好像还差点儿火候,现在老师再请位高人给大家指点一下,做好准备,认真听。
(
《观沧海》教学实 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