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新丁第一课
如果你身处艺术圈内,或者身边有“收藏爱好者”,这样的问题一定听得不少。更要命的是,如果你恰巧是艺术从业者,而朋友中又有满腔热忱的新晋“藏家”,估计早已被这样的问题折磨得头疼欲裂了。回答?恐怕只能如鲁迅先生在《立论》里写的:既不愿意说谎,义不愿意得罪人,干脆“阿唷!哈哈!hehe!he、hehehe!”……
听到这话的朋友,千万别觉得被人敷衍了,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预测股票的涨跌,而且永远不错,你会相信么?随着中国收藏市场的持续火热,大量资金涌人了这个领域,艺术品已经变得越来越像股票甚至期货。可是,股票期货尚且有市盈率、移动平均线等一系列指标来估值并预测趋势,艺术品靠什么?寥寥几次拍卖的结果?某位大师的称赞?还是艺术家手里的奖杯?事实上,这些可能都靠不住。
1863年,法国官方举办的艺术沙龙在巴黎开幕,可这次年度艺术盛会却被众多落选艺术家搅了局,以至于当时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避免舆论压力,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于当年未被沙龙接受的绘画作品,可以在官方展览厅隔壁的房间里展出。
开展当日,人潮涌进这个被戏称为“落选者沙龙”的展馆,他们中的大部分只为来嘲笑、讽刺一下这里放置的4,000幅不人流作品。走进“落选者沙龙”的观众看到了这样一幅画:超过5平方米的大画幅中心,端坐着一位全身赤裸的女性,双眼紧盯着面面以外,身边是两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正在交谈。不远处的溪水里,俯身站立着一位只穿衬衣的女士。面面的有下方,散落着食品篮子和衣物。
这幅现在看起来依然感觉“奇怪”的画,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学院派抨击它不合礼教,甚至拿破仑三世本人看过后,也丝毫不掩饰对它的憎恶之情。观众们更是看得一头雾水,觉得画面毫无逻辑。艺评家批评它画风粗野放肆。和当时被广泛接受的精细笔触、柔和风格差出十万八千里。
让我们来做个“假定历史”的游戏:如果当时身在现场,并且手中有足够的钱,你有勇气买下这幅作品么?
如今,我们都知道这幅画名为《草地上的午餐》。知道它在艺术史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也都知道作者爱德华马奈在今天的拍卖市场上,是一个有着怎样魔力的名字(2010年,马奈的《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在英围拍出了2,200万镑的高价),但问题是,如果让时光倒流150年,你靠什么说服自己这是幅一定会被写入艺术史的作品?
你无法确定,任何人都无法确定。因为从本质意义上讲,艺术品市场和股票期货交易一样,是个被概率――而非简单决定论统治的世界。从今天同望,当然能找出无数“必然”的理南,为马奈和《草地上的午餐》正名,比如当时法国的“意见领袖”左拉盛赞马奈,很多年轻艺术家视马奈为偶像,甚至印象派的成型也与之有莫大十系等等,可当我们将这些理由重新安插回19世纪中叶,会发现没有一条理由能直接导向我们的期许:这画一定会流芳千古,投资在它身上的金钱,将如滚雪球般地增值。这些“理由”,无非是将你买到好作品的概率,从1%推到5%而已。
艺术品收藏是个概率事件――这听起来让人绝望,但并不意味着收藏者将遁入彻底的虚无,单靠运气混日子。对于收藏新人而言,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
保证资金安全。对于一个需要大量金钱投入的领域
刘昕:新丁第一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