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论以及我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观都集中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的统一,即离开了生活,教育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实施办法,以期为高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构建提供借鉴。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课本知识的习得,更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和体验。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其开展的意义。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一言堂”“满堂灌”,以本为本,照本宣科。这种僵硬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另一方面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知识没有在学生生活的实践中获得检验,造成学生对知识点认知的表面化,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提出让“教育回归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因而,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积极将生活引入课堂,为思想品德课堂注入生活的泉水。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将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心得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所谓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寻找它们与课本知识的联结点,用学生现有的思想认知,学习教材、深化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实际,实现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1)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能实现一种真正意义的品德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者,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践,以本为本,“一言堂”“满堂灌”是大多数思想品德课堂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听众,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对话,学生的真实想法自然无法得到有效展示。而在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不再充当“道德法官”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对话。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现象,师生之间开展热烈而坦诚的讨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就是具体、可感的,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必然高涨,并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不断张扬个性、发展道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德教育。
(2)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其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因此在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和认知能力,使其获得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在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学生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以充分发展。在具体的活动设计和操作环节里,教师可以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时间、空间和表现方式上尽可能多地为其提供自由度,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报告中所指出,
“教育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二、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创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用生活情境再现教学内容,用书本知识解释生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