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 --- 正式并建设性满足的人 (2007-04-20 21:20:31)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出生于捷
克的犹太人。
弗洛伊德在其研究中发现,人的人格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指人格中原始的、 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 如生本能和死本能。 “本我” 代表着不肯驯服的激情,
弗洛伊德喻之为“一大锅沸腾而汹涌的兴奋”。
本我没有价值、善恶与道德感,它的唯一目地就是发泄种种本能冲动。
本我信奉快乐原则,像一个率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生活中,凡是那些容易冲动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那些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别人发生很大冲突的人,
那些不知道顾及他人感受的人, 那些不懂得调和个人需要与社会规则间关系的人, 那些特别富有想象
力、创造力的人,通常都是本我较强的人。
可以想象,如果人人都按本我行事,这个世界是难以正常延续下去的。
为此,社会必然要对本我进行约束。
社会通过家庭、学校、机关单位等对人的本我实施强有力的约束,从而将大部分本我压抑到人心理的
无意识层。但是压制并不能使本我消亡,它总是试图冲破压抑表现自己。
因此 , 作为人格中一个恒久存在的成分,本我在个体的精神生活中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还有一个超我。
超我 :是人格中的良知部分, 它超越生存需要, 渴望追求完美。 超我得之于父母、 老师等社会的影响。
父母、老师以自己的超我为模型教育儿童,使之逐渐积累起好坏善恶的观念,因此,超我中包含着民
族的传统,甚至古代的风尚及思想。
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超我象一个正直、自律而又严厉的老年人。
生活中,凡是那些完美主义者,那些喜欢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那些总是被“应该”和“必须”紧紧
束缚着的人,那些为了追求完美而使自己精疲力竭的人,那些循规蹈矩、律己律人都极严的人,通常
都有比一般人强大得多的超我。
从临床上看,很多心理问题都与本我或超我太强有关。
本我太强,常常与现实发生冲突,难免不被环境制裁,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因为受挫太多或人际关系
问题而产生心理困扰;
超我太强, 总和自己做对, 总把自己当敌人, 时间长了, 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症、 强迫症、 疑病症、
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就有可能找上门来。
由于现实社会不会长久容忍放任本我的人,也由于超我的不断监督,于是,在人格中又慢慢发展出了
一个懂得约束自己的另一个我——自我。
自我 :是人格中理智而又现实的部分 , 它产生于本我。自我有三重作用:感受并满足本我的需要,接
受超我 ( 道德良知 ) 的监督,应付外界的现实,。
换言之,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以及本我与外界的关系。
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自我象一个成熟理性的中年人。
生活中,那些能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的人,那些注意调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间关系的人,那些能
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人,那些能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那些能保持持续成长的人,通常都是有较强自
我的人。
咨询中我发现:一个人本我、自我、超我的比例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密切的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强调超我,压制本我,结果造成十亿人的过度压抑,使中国人除了理想(超
我)不知道其它,在客观上造成了对

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模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