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接地气的文艺青年
我身边有许多热爱文艺的姑娘以小清新作为自己青春期的终极目标。在“青春”系电影的冲击下,“小清新”们的努力方向不再是社交网络上各种被P得色调朦胧明媚忧伤的图片,而是有了更为具象的影音实体――在“撒了金粉的城市”里,身着上万华服,平安夜时看浦江上绽放绚丽烟花,雪天里去高架上赤脚狂奔,以及各种以微茫的存在在大大小小的绝望里努力着。
我个人也沉迷过一阵子小清新,假期里没事总会自拍一堆综合应用了各种美图软件的技术流照片臭美,也曾因为在年级里某位有着导演梦的熊孩子的号称唯美青春微电影里担任了小清新式女二号而一时在校园风头无两。但是,作为本质上还是一个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口味人士,我自然涉猎广泛。比如常年以残酷著称的日本青春片,只会告诉你人性与生俱来的阴暗面。那些穿着制服画着精致妆容的少年,一个个心狠手辣起来连汉尼拔都自叹弗如。韩国青春片也有很多校园关系错综复杂的恐怖片。而美国青春片最多的是校园里一个白富美bitch怎么怎么嚣张,然后一个纯良小少女成功逆袭,抢走人家男友,夺走人家舞会皇后的地位,成为新一代bitch的励志故事。
这些关于青春的认知,一度让我出现选择恐惧症,高贵女神、冷面御姐or逆袭草根,究竟哪一款青春才是我的菜,这还真是个问题呢。可现实总是毫不留情地证明,好吧,其实我真想多了。
“哎呀我去上网流量没了”“哎呀我去又这么多卷子”“哎呀我去考砸了”“哎呀我去ta又谈恋爱了”――这四句话基本能够概括我们大部分人高中时期的青春岁月了……剩下的梦想啊倔强啊华丽啊对很多人而言,基本就只能算是空喊的口号般的存在了。
我妈曾经给我报过一个本地著名作文培训学校的首席名师班,但名师认为看郭敬明还是茨威格,反映了一个人智商的差异,于是我果断弃班。我想为自己辩护一下:我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包括我身边的同学,他们同样也不存在智商问题,因为我们就读于一所以擅长数理化竞赛而闻名的重点高中,别说智商有问题,智商稍微差点你都进不来!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只是将自己的愿景全部带入到那种唯美文字和影像虚构的世界。我只是花痴一下,你却将我当成白痴。你可以侮辱我的品味,但不要侮辱我的智商好吧!
事实上,我早就发现以“青春”为招牌的成功作品,其
做一个接地气的文艺青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