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
临床教研室
概述
一、概念
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
本病证学名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ED)。
二、沿革
阳萎之意而立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内经》将其称为“阴萎”、“宗筋驰纵”和“筋萎”。该书认为虚劳与邪热是引起阳痿的主要原因。
隋唐宋时代的医家对阳痿的发生,多认为由劳伤、肾虚所致。如《诸病源候论,虚劳阳痿候》认为:“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
明代对阳痿成因的认识更加深入,提出郁火、湿热、情志所伤亦可致阳痿。
清代医家又主张对肝郁所致者用达郁汤,心火抑郁而不开者运用启阳娱心丸。
三、讨论范围:
阳痿虽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证,但是被阳痿困扰的男人及其家庭是令人沮丧和不完满的。阳痿有一部分是精神因素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病理性的。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西医学中各种功能及器质性疾病造成的阳痿,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劳伤久病
过食醇酒厚味,脾胃运化失常,,经络阻滞,气血不荣宗筋,乃成阳痿。
久居湿地或湿热外侵,蕴结肝经,下注宗筋,或寒湿伤阳,阳为阴遏,发为阳痿。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肝、肾、心、脾受损,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荣;或肝郁湿阻,经络失畅导致宗筋不用而成。
:肝主筋,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而行;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血不达宗筋,则宗筋不聚。
: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肾虚精亏,真阳衰微,则宗筋无以作强。脾之经筋皆聚于阴器。宗筋作强有赖于肝、肾、脾精血之濡养。
:心乃君主之官,情欲萌动,阳事之举,必赖心火之先动。忧虑伤心,心血暗耗,则心难行君主之令,从而阴茎痿软而不举。
: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宗筋失养,作强无力,以致阳事不举;劳思太过,损及心血,神失所养,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健运失常,水湿不化,气机不畅,以致食少纳呆,腹胀便塘;久而水谷精微无以化生。肾精匮乏,而见肾之作强无能、阳事不兴。
阳痿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
肝郁不舒,湿热下注属实―――多责之于肝;
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属虚,―――多与心、脾、肾有关。
若久病不愈,常可因实致虚:
如湿热下注,湿阻阳气,―――可致脾肾阳虚之证;
湿热灼伤阴精,或肝郁化火伤及肝肾,―――而成肝肾阴虚之证。
此外,虚损之脏腑因功能失调,各种病理产物产生,可因虚致实。
如脾虚痰湿内生,或久病人络夹瘀,―――可致脾虚夹湿夹痰、肾虚夹痰夹瘀之证。
此外,心、脾、肾虚损之阳痿,常因欲求不遂,抑郁不欢,―――久之大多兼夹肝郁不舒之实证,以至病情更加错综复杂。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
,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手淫频繁,久病体弱,或有消渴、惊悸、郁证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阳痿与早泄: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而早泄是同房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射精,射精后阴茎痉软的病证。
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病因病机上有相同之处。若早泄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导致阳痿,故阳痿病情重于早泄。
阳痿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