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後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於贤者乎?译文:善于学习的人像齐王吃鸡那样,一定要吃上几千鸡脚掌以后才满足,即使不能满足,如同仍有鸡脚一样。事物本来无不有长处,无不有短处。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善于吸取众人长处的人能拥有天下。不要憎恨无能的人,不要厌恶无知的人。憎恨无能,厌恶无知,是错误的。不憎恨无能,不厌恶无知,这就高尚了。即使是夏桀、商纣王,仍然有可以敬畏、可以借鉴的地方,更何况贤明的人呢?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戎人生在戎地,长在戎地,而说戎人的语言,自己却不知是从谁那里学来的。,而说楚人的语言,自己却不知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假如让楚人在戎地生长,让戎人在楚地生长,那么楚人就说戎人的语盲,戎人就说楚人的语言了。由此看来,我不相信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只不过是他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允许罢了。因此,对于人所生长的环境不可不注意考察啊!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於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天底下没有纯粹白色(而无疵)的狐狸,却有纯粹白色的裘皮,这是博采众狐狸的白色腋皮的缘故。善于博采众人的长处、众人的智慧,这是古代先贤(三皇五帝)成就大业的根本。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
吕氏春秋用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