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会问善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39-01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可见学生能自发地提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会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达到开发他们智力,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提出疑问的学生为何聊聊无几?难道学生的脑海里没有疑惑?或是学生不会思考,不懂得表达?不,是学生不敢“问”。长期以来,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常常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好问的天性经常被压抑,久而久之,课堂上当然无法形成提问题的气氛。要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第一步应该让他们有个“胆”,能敢于提出问题,要使学生敢于提问,首先应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性格和个性,会用微笑、注视、颔首以及关怀性的身体语言等方式进行鼓励。特别是对于胆量小、基础差的学生,平时要多留意他们的表现,一旦有积极争取提问题,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即使提出来的问题较浅显或不够有价值,也应以真挚的情感给予热情的表扬和肯定,消除紧张感和焦虑感,给他们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另外,平时也可以举行一些主题活动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多发言,锻炼胆量,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题的胆量。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在半张纸上涂上颜料,再用对折叠印的方法,出现一幅美丽的蝴蝶图案。这时,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在这时,又拿出鲜艳的五角星,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想到的问题,提问同桌。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气氛,: (1)老师让我们观察什么? (2)蝴蝶图案有什么特征? (3)五角星有什么特征? (4)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最终发现总结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在这样民主氛围下,敢于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比较、讨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激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学生具备了一定胆量和兴趣,经常跃跃欲试,却不知道该怎样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首先是加强双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熟能生巧,巧中出奇”。这就是说对“双基”要掌握,而且要使之能转化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为他们提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师生游戏情境中,发现老师能又快又准确地判断哪些自然数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就会迫切地提出问题: (1)老师看什么呢? (2)是怎么看?经常这样创设地一些问题情境,学生的疑问便会油然而生。
最后可以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途径。平时注意培养学生从模仿,提出小的问题入手,开辟各种提问题的渠道,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就能发现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出示完课
敢问 会问 善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