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实词和句子,背诵课文并且能够默写。
2、学习文章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理解以“乐”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结构特点。
3、理解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因何事被贬巴陵郡?(支持范仲淹改革)其实在范仲淹被罢官后,还有一个人不顾个人利益愤然上书,斥责权臣,因此他也遭到贬谪,这个人就是欧阳修。范仲淹被罢官后写下了《岳阳楼记》来表达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那与它写于同一年的《醉翁亭记》又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呢?
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欧阳修)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六一居士:有一万册藏书,集录三代以来金石文卷有一千卷,一琴,一棋,一壶酒,一老翁居家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2、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3、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4、检查朗读情况
多形式检查朗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自由选读
(二)疏通文意
1、合作学习:
四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3、教师指导整理字词:
(1)解释加点的字:翼然临于泉上得之心寓之酒也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之乐其乐也
(2
醉翁亭记余映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