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2014年6月26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2014年9月26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销售第三章登记管理第四章道路通行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机动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交通工具。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非机动车的生产、销售、登记、通行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第四条本条例由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非机动车的登记和通行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生产领域非机动车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非机动车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经信、公安、环保、城管、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非机动车管理的相关工作。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内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相关非机动车行业协会应当开展对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的指导、服务工作。第二章生产销售第五条在本市生产的非机动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在本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外,还应当符合本市对车辆的电动机功率、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技术参数的要求。第六条本市对符合国家标准和本市要求的电动自行车实行产品目录管理。未纳入本市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禁止在本市销售和登记。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由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经信、公安、环保、工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编制,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编制管理办法,由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第七条已经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技术参数发生变更的,生产企业应当向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并由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重新核定。经营者不得销售与产品目录的技术参数不一致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擅自变更技术参数的,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相应产品从产品目录中删除。第八条电动自行车经营者应当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有效产品目录,并通过店堂告示、在销售凭证中注明等方式向消费者承诺其销售车辆已经纳入产品目录,符合本市电动自行车登记条件。消费者因购买未纳入产品目录或者与产品目录技术参数不一致的电动自行车导致无法办理车辆登记的,有权依法要求经营者退货、更换。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行为:(一)拼装非机动车;(二)在非机动车上加装、改装动力装置或者拆除、改动电动自行车限速装置等更改非机动车技术参数影响非机动车行驶安全的行为;(三)在非机动车上搭蓬、安装挂架、加装或者改装座位等改变非机动车外形结构影响非机动车行驶安全的行为。禁止销售具有前款所列情形的非机动车。第十条对违法生产、销售非机动车的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并在接到
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2014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