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反思南昌十五中李媛我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今年是参加工作的第八年。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活动,我有以下体会。在参加工作的前几年,自己是一板一眼,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挥。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2003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将大大推动和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材选择上强化精品意识;教学流程上强化主体意识;教学检测上强化拓展意识;教学评价上强化学法意识。我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思变革了。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怎样转变成今天师生互动的大课堂,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怎样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过去的只强调学科观念怎样转变为今天的综合素质培养,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怎样转换成今天的多媒体,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媒体组合的教学设计优于传统的备课形式。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多媒体,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空间。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如何使这些要素有机组合,形成最佳结构,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任务。媒体组合教学结构的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虽然都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完成,反映教学活动的过程,但两者之见有本质的区别。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方面,传统备课重在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而教学设计重在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确定方面,传统备课重在准备教师如何去教,确定教学顺序,而教学设计既设计教师的活动,更重视学生的反映,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描述方向,传统备课重在对教学课程的描述,而教学设计重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体现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的逻辑性。以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边城》为例。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采取的就是传统的备课形式,进行串讲。教学过程①介绍边城的背景资料及作者沈从文的相关知识。②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③引导同学们回答问题。空泛的讲解,再加上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制约,同学们并没有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教学效果不好,整堂课比较平淡,同学们的兴趣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思这堂课自己只不过联系了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把自己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感性丰富的体验。串讲串问,把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掰开揉碎,肢解成无数个毫无价值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我第二次上《边城》这篇课文时进行了改进,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①介绍《边城》的背景资料,在介绍背景的同时,映出三幅图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