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给青年的一封信(全).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中忆是一颗种子,一代人的命运就是这颗种子的生长。“80后”还记得2001年,申奥成功那一刻我们在大街上、广场上欢呼拥抱,紧接着中国就加入了WTO,世界真的向我们走来了;“90”后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从第一次碰到网络时的新奇和兴奋,到亲历整个互联网时代席卷的浪潮,世界已经不过是一根网线的距离、一个屏幕的大小;“00”后见惯了2008年鸟巢上空的华丽焰火,上海世博会上的人山人海,G20时西子湖上的醉人夜色,世界就在这里,世界就在中国。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恐怕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从一出生开始,就具有令人称羡的国际化基因,这是现代中国在这代青年人身上打下的最鲜明烙印。时代在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年轻人由被动到主动,背后更彰显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走入新时代,也同样为你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让你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你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也正因此,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的我们,肩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 2011年,一位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官;4年后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支持和培养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公共服务者;2017年,他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全球青年领袖”——他叫秦玥飞,一位“85后”年轻人,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秦玥飞一样,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他们兼具国际化的智力资源、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以及直面挑战的社会担当,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出无限可能。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的视野不仅意味着一种能力,更赋予你们自信、包容、担当的精神气质。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早已有了十足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跟随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激情澎湃的字句,激励青年人再次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像我们面对波澜起伏的海面、连绵不绝的群山,很难抚平内心激荡起的豪情一样,当身处这样一个转型与崛起的新时代,我们也很难抑制窥探其全貌、参与其进程的内心冲动。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中国未来。而今天的我们,则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想象和行动的空间,去一展拳脚、实现抱负。影响世界,年轻的你我或许都该这样追求。你好,新时代;携手,再出发!走遍千山万水,为何还是最眷恋这片土地?那一年你追求诗和远方,不顾一切填报了远离家乡的高校;那一年你相信在他乡奋斗能够改变人生,毅然决然踏上了异国的旅程。你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却在一次次夜深人静时泪眼婆娑,一道家乡菜、一句家乡话就能勾起那一份乡愁。是的,因为你的根扎在了生你养你的故乡、扎在了朝夕相伴的祖国,无论走到哪里,就都有家的羁绊,都有能回去的地方。        正是因为深知总书记宣告“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时,全场的掌声最响亮。        正是因为深知强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殷切的期望带给我们力量。        有人说“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也有人说“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我们是带着国籍出生的,这就像我们的性别,我们的姓氏一样,是我们最根本的属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们用中文谈论世界,我们因历史而倍感自豪,看到国产航母入列我们热情鼓掌,因为民族复兴梦想我们格外振奋。是的,对每个国民而言,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能很多年轻人都记得:战争年代,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背水作战直至弹尽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选择手挽手走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正是无数先辈们英勇牺牲、无私奉献,我们的青春才能如此肆意绽放。        和平年代,不是每个人要“捐躯赴国难”。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国民的爱国情怀

给青年的一封信(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