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往角度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doc:..从交往角度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曰俘政策摘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颂所导的军队经过艰苦卓决的战斗逐渐地俘虏了一批日本士兵。在日俘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互相了解,从而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俘。改造后的日虏成立了反战组织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关键词:交往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1937年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爆发,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经过艰苦卓决的战斗逐渐地俘虏了一批日本官兵,那么面对这些顽固的日本官兵中国共产党该做如何处理?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能成功的改造他们吗?日本俘虏在中国共产党俘虏政策的改造之下会有所变化吗?相互间的交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吗?本文将试图对此作一分析和论述。一、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经过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1937年7月25日毛泽东就在《和英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我们仍然把被俘的日本士兵和某些被迫作战的下级干部以宽大待遇,不加侮辱,不加责骂。向他们说明两国人民利益的一致,释放他们回去。”[1]193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相继发表了《中共中央告日本海陆空军士兵宣言》和《八路军告日本士兵书》两份文件,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宽待日军俘虏的诚意。1937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命令__对日军俘虏政策问题》发布了优待俘虏的四项命令。继而,八路军总司令部将四条俘虏政策完善为六条,以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一、不杀敌军俘虏,优待俘虏二、不取俘虏财物,惟军用品应没收之三、医治敌军伤兵四、在可能条件下,将俘虏放回,并给路费五、愿在我部队服务者,给予适当工作六、不干涉俘虏的宗教信仰。[2]这六项命令确定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俘虏政策的基本精神。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对于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俘虏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义”[6]1940年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了《中央关于瓦解敌军工作的指令》继而到了6月7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发出《政治部关于对日军俘虏工作的指示》指出:“俘虏日军士兵后,即给以好的招待与宣传。凡愿意回去者,经过短时的宣传与谈话,使他们知道曰本关于八路军的宣传是欺骗他们的,然后一律放他们回去”。[3]1940年7月7日,朱德、彭德怀发布了八路军总司令部《关于优待日军俘虏的命令》,全文如下:日本士兵是劳动人民的子弟,是受日本军阀、财阀欺骗、强制,不得已和我军作战的。因此:一、对俘虏的日本士兵,不加以伤害和侮辱,所持一切物品,不没收,不毁坏。而且应当把他们当作兄弟对待。我军指战员有违反次命令者,应予以处罚。二、要特别注意负伤和患病的日本士兵,应予以治疗。三、对希望回国,或希望返回原部队的日本士兵,要给以最大的方便,使他们尽可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四、对希望在中国居住,到中国军队里工作的日本士兵,应给予适当的工作;希望学习的,应让他们到适当的学校学习。五、对希望和家属、亲友通信的日本士兵,应给予方便。六、对战死的日本士兵,应予埋葬,建立墓碑。[4]可见党对待日俘是极其重视的。但是这些俘虏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是否可行呢?二、交往__从敌人到战友的转变交往
从交往角度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