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汪龙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汪龙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
汪龙德老师多年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对慢性胃痛的治疗每每取得满意疗效。本人有幸侍诊学习,获益殊多,现将本人学习到的老师治疗胃痛经验总结如下。
1、辨病与辩证结合
病证结合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胃痛的治疗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就胃痛涉及的病种言,西医最常见者有两类:一是胃部疾病,一是胆胰病变。前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后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等。中医常见者如胃痛、胸痹、结胸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针对性药物无疑对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老师常常溃疡病加用乌贼骨、乳香、没药;胃出血加三七、白及、大黄;胆石症加金钱草、海金砂;胃酸过多加乌贼骨、煅瓦楞、益智仁;胃酸缺乏加木瓜、白芍、乌梅、生山;、肠腺上皮化生加土茯苓、生薏仁、莪术、白花蛇舌;,胆汁返流加柴胡、郁金、大黄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疗效。
2、治疗上以通降胃气为主
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表现。叶天士认为“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胃和的关键就在于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只有保持通降之性,才能发挥其纳食传导之功。
21理气通降
此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症见胃脘胀痛、攻撑胸胁、或伴嗳腐吞酸者,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通降,老师常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入肝、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的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与柴胡、香附为伍既能和胃气,又能舒肝止痛;枳壳破气消积,利膈宽中,能消胃脘胀满而起通降作用;白芍、甘草酸甘益阴而柔肝;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可舒肝而行血,诸药配合可使肝气条达,胃气和降,则诸症自消。临床可酌加用香橼、佛手、苏梗、郁金、青皮等。

此法适用于寒热错杂,症见胃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红苔黄者。此时治疗纯用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一味温补则寒邪未散而火更炽。故宜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芩、黄连苦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党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补虚。可酌加白术、扁豆健脾;乌贼骨、瓦楞子制酸,陈皮、枳壳理气和胃。

此法适用于中气下陷,症见体瘦纳少,食则不运,腹胀如坠,病久不愈者。此乃虚中夹滞,若一味补气升提则胃气愈加壅滞;如单用疏理则胃气愈加虚陷。故因脾胃同治,升降并调。若腹胀便稀,以升提为主;若腹胀便干,以降浊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汪龙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