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之前一直听朋友说《厉害了,我的国》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闲暇时却总也想不起来观看,借此课程的机会,我终于得以如愿,观赏这部记录祖国建设的鸿篇巨制。《厉害了,我的录了十八大以来,我党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技术攻关、国防建设、军事建设、绿色环保、脱贫攻坚、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看了以后让人心灵激荡,影片在弘扬正能量方面发挥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和以往励志型或科教型纪录片不同,《厉害了,我的国》站在民生的视角选取素材,尽管拍摄者的机位架的非常高,也是摄影者为了给观众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要展现一个更加全景的画幅。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一、当事人现身说法本片采取的都是当事人说事的记录风格,不是记者旁白,因为当事人的事迹比较典型,说出来的话语有道理,但不虚空,显得真实可信。片中每个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方式,反应了每一个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正是这些平平凡凡的人,完成了不平凡的祖国建设事业,比如南仁东老师,他是“中国天眼之父”,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设计并建造中国天眼,从选址到施工,他用了20年的时间,将中,他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片中有南老师生前非常珍贵的录像资料。从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南老师已经风烛残年,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他的每一个字都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我终于知道了,道理不是靠声音大,而是来自于人格的分量!不然,中方公里,南老师怎么就发现了贵州山区的那个天然的“望远镜架”?再比如一个藏族的年轻扶贫女干部洛措,她是中国成百上千万扶贫干部的缩影,正是因为她们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孜孜以求地执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这才让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十九大报告中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扶贫干部仿佛就像雕刻师一样,通过他们一对一地帮扶,从细微之处入手,将不平衡、不充分的裂隙一点点地修匀,他们将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们将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他们将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影片给我们介绍的不是高大上的英雄,每一个人物都来自于身边,每一份感动都可以触摸,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的鲜活,这样的感动能直抵内心,迅速引起共鸣。二、以数据说话由于影片中需要介绍的内容太多,很多数据都是转瞬即逝,但是有一个数据一进我的耳朵,就再也忘不掉。那就是,港珠澳大桥合拢时吊装作业。这里有几个数据让我震惊:一个是负责作业的吊装船,吊了重达6000吨级的预制构件时,可以在空中旋转360度,最终安装在缝隙只有十余厘米宽的缝隙里。我曾经在水工建筑单位做过预算员,90年代初期,中国最大吨位的起重船是600吨级,这样的起重船全国只有两艘,一艘归天津的二航局,一艘归上海的三航局。这两艘起重船算是水上作业的巨无霸,一般的工程根本不敢请也请不起。记得公司承接南沙港万吨级码头时,由于需要沉降的钢箱重达300多吨,初期设计是请600吨级的起重船过来作业,后来因为天价的台班费,只好修改设计方案,将设计的一个钢箱改成了两个钢箱,后来因为两个钢箱之间无法保持合适的间距,后面费尽了周折。我已经想象不到6000吨级起重船会是什么个规模,但是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2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