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何必曰利.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王何必曰利教学目标一、理解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二、正反对比加强论证的效果,首尾呼应的结构;三、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一、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一、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正反论对比的论证方法;二、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两眼仅仅盯住财利,而不顾道德、法规、法律,这种做法又是可鄙的。类身为百灵之长,就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理解、沟通、团结、帮助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明白如何去谋利的问题。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一、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_________ 2、然而不王者_________ 3、孳孳为善者________ 4、蹠之徒也_______ 5、利与善之间也(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__ 2、苟为后义而先利__ 3、吾闻秦、楚构兵__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___ 5、愿闻其指___ 6、然而不亡者____ 7、孳孳为善者______ 8、舜之徒也_____ 9、利与善之间也____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____ (提示:1、相互2、如果3、交战4、停止5、意向6、这样而7、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8、类9、差别10、背离) 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___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_____ 2、未之有也_______ 五、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 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原文: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3、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4、原文: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分析一、结合第一则的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二、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三、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

王何必曰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