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著
────────────────────────────────────
目录
作者简历
00 自序
01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02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03 学佛也须要知识和学问吗
04 在家学佛有禁忌吗
05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06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07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08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09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10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11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12 如何做佛事
13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馈赠吗
14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15 在家学佛如何课诵
16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17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
18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19 持咒有用吗
20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21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22 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如何
23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24 带业往生等于逃债吗
25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26 念佛的人见到瑞相怎么办
27 临命终时见到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28 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29 什么是中阴身
30 婴灵作崇之说有根据吗
31 佛教对灵媒的看法如何
32 佛教对神通、异能看法如何
33 什么是五眼
34 佛教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35 佛是万能的吗
36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37 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
38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39 广结善缘怎么讲
40 「结缘」与「了缘」的意义何在
41 神道设教也是佛教吗
42 佛教称为无神论的意思是什么
43 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吗
44 密教是什么
45 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46 日莲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47 您是佛教徒吗
48 怎样辨明佛经的真伪
49 佛教如何适应民间信仰的要求
50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51 个人自修和群体共修有什么不同
52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53 魔考是真的吗
54 如何选择明师
55 如何一门深入
56 何谓专修与杂修
57 什么叫做易行道与难行道
58 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59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60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
61 「地狱门前僧道多」是真的吗
62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63 □字是什么意思
64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65 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66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67 以出家僧众为佛教重心的传统能继续维持吗
68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69 佛教对于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70 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71 可用物理现象来解释神秘的经验吗
72 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73 佛教的生命观是合乎科学的吗
74 佛教的世界观是合乎现代科学的吗
75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76 佛教对于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77 附录:禅修疑难解
版权页
□作者简历
民国十九年(1930)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张氏
民国三十二年(1943)出家于南通狼山广教寺
昭和五十年(1975)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
1977-1978年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兼大觉寺住持
民国六十七年至七十六年(1978─1987)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
民国六十七年起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七十年起华冈教授
1980创设美国纽约禅中心
民国七十四年(1985)创立中华佛学研究所
□著作
戒律学纲要(三版本社)比较宗教学(中华)世界佛教通史(三版本社)
中国佛教史概说(商务)明末中国佛教の研究(东京山喜房)
佛心(纽约法鼓)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正信的佛教、学佛知津、禅门
修证指要、禅的生活、拈花微笑、明末佛教研究等(本社)三十五种。
自序
从体裁、目的与对象而言,这本《学佛群疑》是我在民国五十二、三年间所写
《正信的佛教》的第二册。因为自从民国六十五年之后,该书即受到海内外的普遍
欢迎。许多读过该书的人,不断地向我建议,盼我继续再写一本类似而探讨层面更
广的书,我也觉得有此必要,经常希望静下心来,拟出一百个题目,写上十万个字
,疏解、说明类似《正信的佛教》所解答而未曾解决的问题。由于事情太多,时间
太少,加上多年来身体多病,所以未能如愿。
到了民国七十六年春,有一位张鸣居士,每几个月都要附印《正信的佛教》一
千及至五千册,分送结缘,同时也一再地敦请,要我赶快再写另一本《正信的佛教
》。我却对他说:「我的体力不济,头脑迟钝,想不出问题,最好你能想出一百个
题目让我解答。」我的本意,以为就此可以不了了之,想不到十天之后,他送
学佛群疑.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