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老子》.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老子》,老子是谁,老子像,老子叫什么,老子是,老子哪里人,老子的主张,老子与孔子,莫挨老子,神马老子浅谈《老子》-读书笔记老子,原名李耳,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无为”。在《老子》一书中,老子阐述了无为的主张,即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同时,统治者和人民应该无欲无求,无为才是国家的最理想存在形式。老子也探索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道”,由“道”而“德”,论述了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原则。“道”作为中国古典哲学中无法解释得清楚的东西,《老子》一书对它进行了阐述,即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短短几句话中,老子指出宇宙中无以用言语表达而永恒不变的规律,就是所谓的“道”。“道”是运动变化的,它无法用语言来说明,是深邃奥妙的,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老子进一步解释“道”的特征——用“谷”象征“道”,用“神”比喻“道”,“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它孕育着宇宙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同时,老子借用“天道”来论述“人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生。”“夫唯不争,故无尤。”人应当像水一样,自取低势,默默地为生灵谋利益,不自夸自耀,不争不忧。老子提出:“夫唯道,善贷且成。”简单的一句对“道”进行了深刻的总结——“道”虽然无声无形,不可名状,然而它却善于帮助万物并且成就万物。《老子》一书,对“德”也进行了论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将精神与形体合一而不偏离,即将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和谐,做到清洗杂念,摒弃妄见,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使得万物得以产生,“德”使得万物得以蓄养。此句对“德”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老子把“德”展现在赤子身上,通过婴儿的纯真柔和来表现“德”,讲述处世哲学。同时,老子也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展示了无道的统治者们的“无德”。文中对“道”“德”并没有进行完全分离的解释,而是相辅相成。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道”的行为即是“德”,反之,就是“失德”。“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道”明“德”——“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即失道之后才有德,失德才有仁,失仁才有义,失义才有礼。掌握不了“道”的人,只能拥有“道”的其中一个部分,也就是“德”。以“道”修“德”——“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按照规律来修养自身,个人美德就会变得纯真;按照规律来要求全家,美德就会化及全家;按照规律来管理全乡,美德就会波及全乡;按照规律来整顿全国,美德就会遍及全国;按

浅谈《老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ang19821012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