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治疗方法.docx治疗方法教案学科名称:中医伤科学题目:治疗方法教学目的:1、 熟悉正骨手法(详见第四章骨折)、理筋手法的注意事项。2、 掌握正骨手法(详见第四章骨折)、理筋手法的操作要领。3、 掌握内外固定方法(详见第四章骨折)。4、 掌握内治法的损伤三期辨证用药内容。熟悉外用药的剂型及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一二骨伤昇疾病的辨证论治;重点一一骨科疾病三期分治法。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结合病例讨论。教具:powerpoint课件。教学进程:一、手法治疗手法是医生用手、臂或其他部位,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整骨正位、治病疗伤、保健强身的一种治疗方法。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大类:(一)正骨手法:(详见第四章骨折)(-)理伤手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及筋伤等疾病多应用理伤手法治疗。基本手法(1) 轻度按摩手法:又称浅表抚摩法,即用单手的手掌或指腹放置患处轻缓地做直线形或圆形的抚摩动作。本法一般在理筋手法开始或结束时使用。有活血消肿、镇静止痛的功用,能充分缓解肌肉的疼痛及痉挛,适用于全身各部,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挫伤疼痛。(2) 深度按摩手法:又称推摩法,即用手指、掌根、全掌或双手重叠在一起进行推摩的手法。力量要大于轻度按摩手法,以达于深部软组织。1) 一指禅推法:即用拇指单独进行的摆动性推法。一般久伤主要用按摩,新伤主要用加压镇定。适用于肢体各部的急性损伤、慢性劳损、风湿痹痛等病症。2) 捋(luo)法:是用手掌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推摩的手法,多用于肢体外侧。所谓“推上去、捋下来”。3)揉法:即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活动的一种手法。适用于四肢、颈项、躯干部的筋伤,胸腹部外伤瘀血凝滞不散及胸腹胀满者。4) 拨络法:即用拇指或其他四指紧按患处,与肌束、肌腱、韧带等循行方向作垂直、往复的揉拨动作。适用于急慢性筋伤而致挛缩或粘连者。5) 擦法:即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手指附着在体表一定部位,作上下或左右的直线往返摩擦的手法。适用于腰背部及肌肉丰厚部的慢性劳损和风湿痹痛等证。6) 滚法:即以小鱼际尺侧缘及第3〜5掌指关节的背侧贴附于患处,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作复合的连续往返运动的手法。适用于腰背、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的伤痛。7) 击打法:用空拳捶击体表的手法叫捶击法,用虚掌拍打患处的手法叫拍打法,两法常并用。适用于肌肉丰厚的腰背部、下肢以及臀部等部位陈旧性损伤兼有风寒湿兼证者。8) 拿捏法:即用拇指与其他各指形成钳形,相对用力将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一紧一松拿捏的手法。适用于急慢性筋伤而致痉挛或粘连者。9) 点穴法:是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选择适当穴位,用手指在经穴上点穴按摸,又称穴位按摩。多用于腰、背、臀、四肢筋伤及各种损伤疾患伴有内证者。对有重要器官的部位施行本法时须慎用,若确实需要,对点压的力量亦应予控制。10)屈伸法:是针对有关节伸展、屈曲功能活动障碍,使关节作被动屈伸活动的一种手法。适用于膝,踝及肩、肘等关节伸屈活动障碍者。11)旋转摇晃法:是针对关节旋转功能障碍,使关节作被动旋转摇晃活动的一种手法,常与屈伸法配合应用。又称斜扳手法。适用于关节僵硬、轻微滑脱错缝的患者。12)腰部背伸法:分立位法与卧位法两种。立位法操作时术者背部紧贴患者背部站立,并与患者双肘屈曲相互反扣,然后其紙部抵住患者之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双足离开地面。卧位背伸法又名推腰扳
第五节治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