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超短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超短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耳炎;超短波;分泌性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听力下降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常采用鼓室穿刺抽液、鼓室置管术、鼓膜切开术等多种方法,效果不甚理想。我科对176例耳鼻喉科推荐的分泌性中耳炎给予超短波辅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男,89例,女,87例;年龄14~74岁,平均4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103耳),治疗组80例(85耳)。其中治疗组中,病程0~2周者41例(45耳),2周~1个月者21例(24耳),>3个月者18例(19耳)。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依据: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内闷胀,耳鸣。耳镜检查,鼓膜内陷,活动受限,鼓室积液征阳性,鼓膜呈淡黄或橙红色,慢性者呈现灰暗混浊。听力检查,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听力障碍。鼓室导抗图呈现平坦型(B型),少数为高负压型(C型)。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1)药物治疗,1%呋麻滴鼻剂,3次/d;口服抗生素5~7d;(2)鼓膜穿刺抽液;(3)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超短波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采用汕头产的DL
C型五官超短波电疗机,将圆形小电极并置于耳屏前与乳突部,或一极置于患侧外耳道口,另一极置于对置颊部,间隙1cm,采用微温量。每次15min,1次/d。10次为1疗程,休息3~5d再进行第2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2 结果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自觉症状(耳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消失,鼓膜色泽、形态正常,鼓室导抗图呈A型。好转:患者听力明显提高,耳闷、耳鸣明显减轻,鼓膜色泽转为正常或仍然异常,声导抗图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仍偏B型或C型。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耳镜检查及声导抗图无改变。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2。表1 超短波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比较(略)表2 超短波组患者病程与疗效关系(略)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虽然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但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致病微生物感染,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症的

超短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