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乡绅().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乡绅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阅读1.(2019·山西太原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乡绅阶层是国家权力末梢的自治主体,充当国家治理乡村的代理人。其来源,一种是未仕但具有准官僚资格的生员、监生、举人;一种是通过科举途径做官而致仕的居乡官僚;第三类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乡里领袖,被地方官任命为“乡约正”,负责讲解圣谕和约规,以和睦宗族,正地方风俗。明末,顾宪成和高攀龙因政治失败,以乡绅的身份隐居无锡乡里,重修东林书院,主持读书讲学活动,被称为“东林党人”。崇祯年间,乡绅张溥等人在江南地区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复社”组织。东林党和复社都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追求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对晚明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摘编自秦德君《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等材料二1540—1640年被称为“流动的世纪”,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乡绅阶层日益兴起。乡绅属于地主阶级,是介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大致包括骑士、缙绅与纹章乡绅三个群体。16世纪初乡绅人数约为6000,到17世纪末增长到约20000人。乡坤人数增加源于社会流动的加快。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与商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新财富增加,一大批出身非绅家庭的新富人士集中涌现,通过努力实现了地位提升。宗教改革后,大量的修道院土地被政府没收并出售,促进了土地市场活跃,为大批新富人士通过购置土地成为乡绅地主提供了条件。国家对于新富之人积极吸纳,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1568年官方纹章院开始向新兴社会人士开放申请,引起人们追逐爵位纹章的热潮,出现了“荣誉膨胀”现象。据统计,1560—1639年间官方授予的新纹章数量多达3760个,而成功晋升绅士的莎士比亚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摘编自许明杰《从莎士比亚遗嘱看英国乡绅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乡绅阶层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与英国乡绅的不同点,并分析其成因。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1)强化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基层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2)不同点:中国乡绅凭借的是知识和声望,英国乡绅有明确的身份认定;中国乡绅大多和科举制联系密切,英国乡绅总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中国乡绅更重视维持宗族与地方事务的责任,更关注朝政;西方乡绅更加超脱,重视商业与绅士文化培育。原因:晚明:宗法传统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理学思想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流动的加快;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贵族制度的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一“明代乡绅阶层是国家权力末梢的自治主体,充当国家治理乡村的代理人”可知强化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第三类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乡里领袖,被地方官任命为‘乡约正’,负责讲解圣谕和约规,以和睦宗族,正地方风俗”可知推动基层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根据材料一“明末,顾宪成和高攀龙因政治失败,以乡绅的身份隐居无锡乡里,重修东林书院,主持读书讲学活动,被称为‘东林党人’”可知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一“东林党和复社都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追求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对晚明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可知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

乡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