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科考试创造力考查的探讨
教育部考试中心(海淀路号)任子朝
问题的提出
在进入新的世纪时期,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明创造对社
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劳动者则是掌握知识、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探讨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具有创造力人才的教育模式,
使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社会更具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
型人才的选拔,我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国家
选拔人才的质量要求本文主要讨论高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高考数学科中考
查考生的创造力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考查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创造力的概念及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创造力()一词源于拉丁语,就是创造、创建、生产、
造就的意思创造力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观念,通常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
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
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
维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一种新思想、新概念,或新技
术、新工艺,产品强调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可见,创造力应该理
解为思维上的一种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是在认识、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时
体现出来,并且会产生出可知的客观成果创造力是可检测的,具有可测性与
可培养性,创造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已得到很大的提高,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能力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思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目
标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自己的思维活动,并能跳出思维的局限性,用新方
法解决问题;他们已经善于考虑问题的多方面和可能性,根据问题进行逻辑
性的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发展从认知心理方面
来说,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创造的条件,他们的创造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技
能,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问题相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
高中生的创造力具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是独立性,对问题是经过自
己思考、分析、解决的,是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其他人已经采用的方法的简
单重复第二是相对新颖性对于学生本人来说,问题的整个解决过程应该是
新颖的,是以前没有遇到的这种创造主要是一种“类创造”,是个体发展中
的第一次的“创造”第三是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出来并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和可
检测性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创造力的培养是最关键的,主要是为今后更
多、更好的发明创造奠定基础高中生的创造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应该是创
造潜能,或者说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从本质上说,创造就是困难问题的
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创造力与一般认知能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来看,创造力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最
高层次的机能因此,创造力是人的一种认知能力,但高于我们所说的一般认
知能力,诸如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创造力必须以一般认知能力为
基础,并且,在创造过程中一般认知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一般的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不可能产生的反而言之,在
创造性活动中包含着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通
过一般认知能力的培养来获得的
数学高考中对创造力的考查
数学科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独创性
( ):即产生新的思想的能力,发现和产生一些新颖简捷的解法
流畅性( ):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
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方案灵活性( ):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
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对考生创造能力的考查在试题中主要体现为:
创设一定数量的新颖情境的试题,考查创新能力
判断一个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主要依据在解答问题中采用的方法、最
终的结果是否是新颖的、独特的因此,在高考中鉴别考生是否具有创造力的
有效方法就是编制新颖的试题,要求考生应用已知的方法和知识,分析一些
情境的特点,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重新组织若干已有的规则,形成新的
规则,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所谓新颖是相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相对于用常
规的方法难以解答,要求考生思维灵活、敏捷,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管理教学类】中学教研(数学) 2000年第2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