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吴茜蓉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的事业,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创造力
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场所基本上都在课堂,各种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
力的责任,尤其是母语教学,学生接触的是祖国几千年所沉淀的最优秀的文
化,语文教学所培养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又是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
础,因此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有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
观察力的培养
一提观察力,人们立刻会想到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结构,通过理化
实验来分析各种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似乎观察力与语文教学没有关系。其实
这是个偏见。全国一些少年科技小发明是没有系统学过生物、理化的小学生
发明出来的。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了许多不便,因此引发出不少灵感并在课外
找了许多资料,完整的构思就产生了。当然搞发明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人,但
在语文作业中写观察日记、观察周记,同样培养了学生全面观察生活的能力。
其实在具体学科中去观察微观世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但在
宏观世界存在着很多未知的事物,不是仅靠严谨,仅靠一种学科所能单独解
决的,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语文所倡导的宏观的观察能力,成为沟
通各个具体学科的桥梁,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
成为真正的杂家、多面手。我们在高一进行小论文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爱
好,在各种不同的领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与探讨,并相互讨论。它的意义并
不仅仅是获得几等奖,更主要的意义是肯定学生独特的爱好,肯定学生观察
世界的独特的视角,这种引导将鼓励他们更独立地、更自觉地观察身边复杂
而又未知的世界。
想象力的培养
许多老师认为想象力不是教会的,是天赋,这也许是事实,但另一个事
实也是不能否认的。我们曾见到有些老师在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有意无
意地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曾经有人做过以下的实验:在一年级的教室里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孩子们回答这是什么?同学们回答非常踊跃:是
气球,是滚铁环,是爷爷手中的转球,有多少个同学,便有多少个答案。到
了高年级再画一个圆,便成了死水一潭了。在高三试题中我们曾出过一道题,
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拿什么作比喻并说出理由。有几个选项:扫帚、蜜蜂、
蚂蚁、土地、蜡烛等,几乎%的同学答的是蜡烛,其实这道题并没有惟
一的答案,关键要把理由答得贴切一些,有些新意即可。但我们同学已经被
标准化考题考怕了,考成一个模子。不知我们这些一个模子出来的学生将来
叫他们怎样来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孩子们的一辈子负
责任,不能仅仅为了题好判,而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
现在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我们不让他们自由驰骋想象,而去训练他们
写同一种类型的作文。小时候写做好事的作文,长大写决心书一类的作文。
有些学生高中时不论写什么题目的作文,都要举同样的名言,同样的事例。
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写?他们说中考时老师曾让我们背下这些东西,考试时
出什么题目都能应付。从小到大类似罚抄一百遍生词这样的机械性作业不知
占据了我们孩子多少宝贵的时间,使学生没有时间展开课外阅读,想象力逐
渐萎缩。现在我们讨论高考作文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几个题目供学生
选择,希望同学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这都是很好的导向。
分辨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各种信息包围了我们。因此创造力很重要的一
个方面是分辨能力。文学的欣赏、文章的写作与阅读本身有它们的不定性与
模糊性,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母语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意见。语文课应该
成为最活跃最有生气的课堂。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语文课
需本着精讲少练多阅读多讨论的原则。从年开始我们出的考题五花八
门,印刷的便利使学生整天陷入题海之中,学生简直没有时间思考。一个好
的老师应选择最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题型来练习,讲出答案后要允许学生
质疑,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语文老师应该是最具
有民主意识的老师,用高压的方法,用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方法都无法很
快提高语文水平,并且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前几年曾作过统计,统计结
果表明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随着年龄递减,到了高中,喜爱的程度甚至
排到倒数第一第二。这难道不令我们深思吗?
现代社会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也充满着诱惑和躁动,青春时代有许多仿
徨与苦恼,文化革命前的高中生喜欢文学的人很多,他们吟诗作赋,激扬文
字,废寝忘食地读文学作品。现在的青年仍然有这样的爱好,只不过市场经
济使它们以新的形式出现,比如对流行歌曲的爱好,其
【管理教学类】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0年第2期月刊(部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