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吃饭重要.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吃饭重要,自由更重要!(2010-11-2008:39:04)转载“吃饭哲学”和“告别革命”的谬误李泽厚,中国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李泽厚的学术探索,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具有重要影响。这种重要性,首先不在于他对具体学术问题富于新意的阐释,而在于他作为哲学家的宏观视野在美学学科建构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他率先肯定实践对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本体地位,推动1950-1960年代的美学讨论超越了心-物二元对立的反映论模式。他通过康德研究建立了“主体性实践哲学”,其中对使用、制造工具的物质实践作为社会存在本体地位的强调,在1980年代初具有双重积极意义,那就是,强调实践的主体性,有助于消解庸俗唯物论的影响,强调实践的物质性,有助于消解斗争哲学的影响。“主体性实践哲学”对个体主体性的领悟,使其所谓社会、实践等范畴显示出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哲学教科书的特殊活力。进入1990年代,他又提出“情感本体”的观念,体现出追踪时代潮流的努力,但这个观念没有带动其既有体系的整体性嬗变,也没有成为新的理论建构的阐释起点。李泽厚是中国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今天,我们谈论思想文化转型,常常不是赞成李泽厚的观点,就是反对李泽厚的观点。李泽厚的思想学术,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思想界精神气质的基础。不过,今天回头重温李泽厚的部分观点后,会发现他的中国政治发展观点中带有太多似是而非之处。第一个似是而非之处是“传统文化的转换性创造”。因为是祖宗的,就要坚持,至少部分坚持。这是李泽厚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之一,也是几代人念念不忘的民族情节所在。由于反对西方中心论,这个口号在1915年以来一直大行其道,被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欣赏,认为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宪政民主。当然他们的宪政追求总比那些认为为了维护传统文化,就要固守传统政治发展模式的想法要好。然而,这样的欣赏不能代替基于事实的分析。比如,没有美国主导的民主化改造,日本不会那么容易建成宪政民主。比如韩国在文化上影响最大的,与其说是儒家,不如说是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新加坡虽然曾经鼓吹亚洲价值观(作为一个小国,对中国也没有多大的样板意义),也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2尤其是台湾,一直被作为华人世界的民主灯塔,也被认为是“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变”的典范。而这种观点,就更不是事实。首先,国民党高层精英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台湾被尊为国父的孙中山,就是一个基督徒。蒋介石、宋美龄家族是基督徒,后来的李登辉也是一个基督徒身份的总统,对台湾第一轮政党轮替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与其说台湾民主是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变的结果,不如说台湾民主是台湾社会、中国文化大部分西方化、部分基督化的结果。1949年国民党摆退台湾,当时中国大陆就有2百万的精英去了台湾,至少当时中国大陆的很大部分精英都到台湾去了,这才促成了台湾在华人世界的民主化奇迹的人才基础。其次,台湾的政治发展不能不考虑到地缘政治环境。国民政府的亲美是历史学中的一个常识。在这里,更可以看到西方化的影响。伴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是中美的建交;在艺术界流传一个说法,当台美断交的消息传到台湾后,正在舞台上献唱的歌唱家罗大佑和他的朋友就抱头痛

吃饭重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