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doc:..浅论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李友松(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摘要:几种不同的教育衔接与沟通模式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内普遍兴起,出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分化,于是形成了职业中等教育只重视技能培养,普通屮等教育只重视文化基础,而造成高职生源基础不均,中高职衔接出现困难。然而困难并不意味着就相互隔绝,他们彼此间仍存在着沟通的渠道,而只有重视并针对此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实现屮高职教育的良好衔接。笔者就一名中职专业课教师的角度,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浅谈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模式;课程体系一、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几个问题1、专业课内容重复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课的衔接,高职的专业课设置是中职专业课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口前国家和各地方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各地屮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一些专业课程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以我校电子2008、2009级高职衔接班的专业课为例,在对对口高职专业课程的调查中发现,中高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如电力拖动这类电类专业课,教材部分章节内容有所重复,但像电子技术基础这类电类通用课,教材出现了大量重复。这些内容学生在中职阶段已掌握,有的茯至能熟练应用,而高职阶段又开设这些课程,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2、 文化基础课脱节就读职高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其文化课基础应该说是相当薄弱,升入职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和氛围相对较差,很多中职学校偏重于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往往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再加上学/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较弱,导致了很多学生升入高职后对文化基础的学习感到比较困难,出现初中到高职的断层。这反映出中高职课程结构设计的思路和原则的差异。3、 技能训练课“倒挂”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中职与高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不少中职学校为参加国家技能竞赛,在实际操作上无论是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法、实训管理上都做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可以喝高职院校比肩,有的甚至超过部分高职院校,由此造成了中高职能训练课“倒挂”的现象。二、中高职衔接教育衔接的模式1、学制衔接的模式依据我国目前屮高职衔接的具体情况,中高职衔接划分为学制和非学制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学制衔接又包括一贯制和分段式两种模式。一贯制衔接模式主要表现为在地推行的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招/、教学与管理模式。主要招收应届初中毕业工入学,连续学习五年。这种模式主要采取三、二分段形式组织教学。第一阶段为中职教育阶段,即前三年一般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阶段是高职教育阶段,即即后两年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学习专业课、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兼顾和相互补充的。分段式衔接模这种模式的学生先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任务,再通过特殊的招生考试(3+X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19-1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