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0 花潮.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二、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二、检查自学情况。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2、理解词语。“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给课文分段。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2、讨论。(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熟读这一自然段。(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学习提示”。2、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能背诵第二段。教学过程一、阅读“学习提示”。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讨论:(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

10 花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fy5185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