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0)班李悦指导老师:王兆彬我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那个叫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个人。曾经,“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人”就可以构成我的整个世界,是我引以为傲的风格。我总觉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了解另一个人,无论那个人是怎样的外向开朗,活泼洒脱,人的灵魂深处总是孤独的。我渴望漫步在梭罗的瓦尔登湖畔,渴望走进王国维的宁静小镇。我想要脱离喧嚣纷杂的生活,便固守着自己的那份孤独。从未觉得那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像是“独善其身”,像是保持精神上的自由。也许那是我早已习惯的一种状态。其实,这种心理的形成也许和我的爱好有关。从接触二胡到现在,已有近十二年的时间了,她陪伴我走过了很多的喜怒哀乐。很多人认为二胡是悲伤,凄凉的代表,其实不然,她所传达的是将人的一切难以表达的情感上升为一种“美”,只是有时这种现实、悠长而残缺的“美”不被人们所接受。更多的时候,她像一位孤独的沉吟者,所浅唱低吟的都是直达人们内心又真实到不敢面对的情感。所以,在我看来,二胡是最适合独奏的,合奏时往往要协调很多方面,可能会掩盖了她的那份孤傲,而独奏,方显其韵味与气势。然而,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爱好,改变了我的道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风居住的街道》这首曲子,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贯穿整曲的二胡与钢琴的合奏。二者的融合完美到极致,瞬间颠覆了我认为“二胡只适合独奏”的想法。曲中有一位诉说者,也有一位倾听者。二者有悲喜,有对话,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最令我惊奇的是,二胡的个性没有被埋没,钢琴的特点也得到彰显,感受到最真切的一个词就是“和谐”。像是忽然间醒悟,原来如此不相融的事物也可以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尽其所能的发挥,同时又可以保持整体的和谐,岂不美哉!“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这句话,很有意思,但也有一定的哲理。生活中会有很多我们想要改变的事情,但无能为力,仿佛是必然,但又有所不甘。由于不认同、不统一,往往觉得一个人的状态最好,但殊不知,人自出生起,就与万物结下了各种联系,是不可能孤立的。陶渊明的田园固然好,梭罗的瓦尔登湖固然好,王国维的宁静小镇固然好,但把这些作为一种梦想吧,作为现实的追求,太遥远。其实将自己融入生活中,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自由,同时又多了一份和谐,不也很好吗?佛语有曰:“缚结已解,消散自安。”以前我担心自己的孤独葬身于别人的热闹中,但现在发现,别人的热闹里,也有我的欢笑。我不能因为一次的受伤或害怕失去,而关上自己的整扇窗,因为当你关上窗时,你会发现,你所失去的的不是一个人、一群人,而将是整个世界。耳边再次响起了《风居住的街道》,我依然听得到二胡的沉吟。就如有人将这句诗改为“结庐在人境,岂无车马喧?”,我决心沿着风居住的“街道”走下去,去镌刻朱颜笑靥,去迎接春暖花开。我拉开窗帘,阳光洒在书桌上,茶叶在杯中缓缓下沉,一切都那样和谐。我发现,这本是个光灿熠熠的世界!简评:好的作文能传达出作者的一种情怀。读罢此文,感觉仿佛能触摸到作者内心跳动的旋律,感觉眼前真
16李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