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覃香花想象,就是对人头脑中留存的表象加工制作,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而想像力则是对人脑中留存的表象加工制作形成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赋于事物以千姿百态,能令顽石点头,可叫老树开口。可以说,想像既是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又是思维的奇异翅膀,借助它,人们可以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像也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掌握知识、探索未知的重要心理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利用插图引导想象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看图时,通过仔细地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静止的图看活,让整幅图画在学生的脑海里动起来。如:小学语文《丰碑》一课中的一幅插图,描绘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形象和将军站在军需处长面前时的情景,而课文只写将军知道有人被冻死的反应,并没有把将军的心情和军需处长为什么这样做写出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想象军需处长被冻死前心里想些什么,将军很想对战士们说些什么?这样通过插图想象,使人物的动作、神态与内心活动更为紧密联系,为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提供了思维支点和描述对象。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