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主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培育。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读书。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尽管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在新课改强劲的东风下,更是铆足了劲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但客观地分析,阅读教学仍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在此略述浅见,愿抛砖引玉,共同探究,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 4 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精心导入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一位老师在执教《“红领巾”真好》时,是这样导入的:清晨,天蒙蒙亮,小花、小草睁开了睡眼,小动物们都从睡梦中慢慢地苏醒过来,树林里又开始热闹起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伴随着的是一阵动听的鸟叫声),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了有许多快活的小鸟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从有效的导入新课,我认识到成功的教学导入要实现两点:其一是激发兴趣;其二是启迪思维。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新课伊始,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导入,再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得到情感上共鸣,心灵上的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用一种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新的内容,克服学习的厌倦心理,被动心理。据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忆里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提高。三、以读助写,注意读写结合 我们在开设“大阅读”课的同时,学校组织编印了《春蕾》、《新芽》等有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手抄报,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方法科学化、读书笔记规范化,并力争让学生的读书笔记上档次、上水平,不但具有
天津市南开区咸阳路小学王妍(第三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