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佛系”与佛学之间有多大差别.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佛系”与佛学之间有多大差别“佛系”,在我看来,是人们对生活压力的调侃和自嘲。仅从名言安立的角度来说,倒无不可;但若因此认为,“佛系”生活背后是佛学的精神,那就误会大了。“佛系”和佛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佛系”说:一切随缘。在佛学里,缘是不能乱随的。违缘要断除,要远离;顺缘要依止,要亲近。所谓的“佛系”随缘,随的是轮回中流转的业力,随的是贪嗔痴三毒的习气,都是很可怕的事情,佛学让我们远离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随”呢。比如“佛系”朋友圈——当看到他人在朋友圈装X时,会觉得“与其发些阴阳怪气的吐槽,不如随手给出爱的鼓励。”学佛的人看到这样的朋友圈,是不会“随缘点赞”的。在已知是装X的前提下,点赞会助长朋友的贪念和痴欲,这种缘,不该随。和“一切随缘”相类似的,“佛系”说:都行,可以,没关系。在佛学里,很多事情,都不行,不可以,不能没关系。佛学最讲因果。种善因,得善果,得乐报;种恶因,得恶果,得苦报。正因如此,佛教有许多清规戒律。这些戒律不是过目就忘的《XX道德行为规范》,而是被佛教徒们身体力行,用一生来坚守的铁律。佛学讲“六度”。“度”指的是“波罗蜜多”,即“到彼岸”,“六度”的意思是“六种到彼岸得涅槃的方式”。其中的一“度”,就是持戒。持戒的意义是: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即使对还没有出家的在家居士来说,持五戒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杀、盗、淫、妄、酒,缺一不可。除了戒律之外,无论是恶因,还是有引发恶因可能性的事情,学佛者都该避而远之。“都行,可以,没关系”,佛教徒们确实会这样说,但这么说的原因,只是因为“那些事情确实不重要”,而不是因为他们“对什么都不在意”。“佛系”说,无欲无求。不知是真的无欲求,还是表面装作无欲求,但不管那一类,和佛学都是不同的。学佛之人,是有追求的,而且是明确的追求。佛学的重点之一,是“三士道”理论,是菩提道次第的核心部分。下士道的追求,是解脱恶趣,来世不入地狱、饿鬼、畜生道,投生善趣; 中士道的追求,是解脱轮回,生生世世不堕三恶趣,放下我执,离苦得乐; 上士道的追求,是“为利众生愿成佛”,为了帮助众生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立志成佛。这些追求,和“赚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难度孰高孰低,还真不好说。目标远大,实现的过程自然不会轻松。因此,佛学不是随意的学问,而是方法论和体系都很严谨的哲学。西藏三大寺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五部大论来安排: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和戒律。戒律已提过,其它四部大论里,“因明”所讲的,是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佛教对于逻辑的重视,不在任何一个哲学派别之下。之前在《实在没想到,这门课竟然是佛学的基础课》一文中,我曾写过: “修佛,需要修智慧。智慧在生起时,需要信心。信心并不来自于迷信,也不来自于盲信,而来自于缜密的逻辑推理。”很多人不喜欢逻辑,因为逻辑麻烦、烧脑、不易学。可想而知,学佛者该有多“不怕麻烦”。如果像“佛系”那样随意,怕是连佛学的门边都摸不到。“佛系”生活,慵懒而散漫;佛式生活,却恰恰相反。即使不谈持戒,学佛者的自我要求,也比一般人要严苛得多。我们都经历过“十年寒窗”,觉得读书很苦。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如果要正经学佛,只会比这更苦。之前提到的五大论,在祈竹仁波切的自传中有介绍:中观要学4年,俱舍4-5年,戒律6-7年,般若8年,因明每年学一个月,总计20年,学完这五门课,才能考取格西

论“佛系”与佛学之间有多大差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