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教学重点: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人物形象的刻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语设计:在20世纪的30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问世。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的整个剧坛。到了60年代,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在访问中国时,专程登门拜访了该剧作者,并且向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再到了06年,几乎无人不知的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本也是参照该剧创作的。这部知名的话剧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雨》,作者就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名家评说《雷雨》】《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田本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曹禺和《雷雨》】(一)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二)《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
雷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