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浅淡小学生作文教学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仅从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学生很难写好作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何来倾吐?学生的作文积累主要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实践,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取得了各方面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是学生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的素材。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呢?《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留心观察就得让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参与实践。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想象,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保护环境是时下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让学生从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到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通过自己的口头、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认识→思考→理解→表达(关注)的过程。为此,在进行作文指导之前,我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或调查了解你的身边(家乡或居住过的地方)发生了哪些环境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在进行习作之前,学生因为自己的亲身参与,就对环保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和一定程度的认识提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开始关注人生,开始有了自己的相对感性或理性的认识。因此,只让学生了解身边正在发生或发展的环保事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要了。相对于学生的生活,只要他们有直观的认识,微观的了解就可以了。但是,相对于写作而言,学生只了解这些(知识)内容,只掌握这些写作素材(信息)就显得有些太单调了,况且环保问题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要让学生有一种厚重感,就要让他们知道与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未来、与人类的生存有关的更多的环保知识,并由此有一些(客观)抽象的想法和认识。为此,在进行作文指导之前,我还指导学生学习了(第十一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及(第十一册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两篇课文,目的在于丰富他们的课内知识,写作素材,形成对环保问题的宏观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写作方法来写出自己对于环保问题的想法和认识。课堂教学时,在激发写作情感,明确文章的写作体裁之后,我开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作文(结构)构思指导:纪实作文①解释什么叫“纪实”?②举例说明:以江门地区的环境变化为例房屋建筑多了砍伐树木对比→原因河流、动植物少了过度开采砂石③调查汇报:说一说你身边(或居住过的地方)发生了哪些环境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的同时,使学生知道通过今与昔的环境对比的写法,让读者感

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