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还是“放弃”一个新闻记者的业务功底,不仅表现在捕获新闻线索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对新闻信息的解析、评判和取舍能力上。在筛选稿件过程中能果断放弃同样需要功底――而且是硬功底。放弃,意味着把辛辛苦苦调查研究得来的素材白白地扔掉。这首先是对记者心理素质、思想境界等综合素质的挑战。请看下面的两个事例:例一,西安晚报社曾接到一位孕妇投诉: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不顾她的反复请求,坚决拒载,并把她拖至五六米之外,使她身体多处擦伤。《西安晚报》社会部记者黄亚平赴事件现场采访,几经询问,从表象看,事实似与投诉者所述没有出入。但在与孕妇及其丈夫谈话的过程中,记者通过对他们的行为及体貌特征的仔细观察,初步认定他们是吸毒者。从而推断这位孕妇可能在毒瘾发作时拦截出租车,遭到拒绝,与司机发生了冲突――如若轻率报道,会对当事者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记者思忖再三,决定放弃报道。果然,不出所料,几日后,从出租车管理处传来消息:烟民夫妇找到了出租车司机,百般纠缠讹诈,令司机苦不堪言。试想,若按事情的表象轻率报道出去,会产生怎样恶劣的后果呢。美者必须学会用孩童的眼睛观察世界,同时,他必须学会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这里所谓聪明长者的眼光,是指能从细微处体察和打理事件,发现本质所在。当然,仅靠这种能力是不行的,还需要尊重报道对象的利益,关心体恤其艰难处境的人文精神。例二,夏季某天,西安一家企业有位女工打电话说,该厂发给职工的防暑降温品是过期产品,又是《西安晚报》记者黄亚平前往调查,欲做批评报道。耗时一天,从锅炉工、中层干部到厂级领导,一一了解,的确如女工所说,发到手的都是过期产品。记者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与厂长交谈时,才得知这些产品,是另外一家企业作为顶替(欠这个企业的三角债)送来的。当时正值经济滑坡、不少国有企业举步维艰之际。而这家者立即联想这篇批评报道一旦登出,也许会伤及领导班子的元气,影响全厂大局。工人可能会连现有的400元工资也拿不上。俗话说,记者的笔是双刃剑,一旦劈下去,伤及面在哪儿。孰轻孰重,须慎重权衡。出于对该厂工人生存状态的深层忧虑,黄亚平又放弃了报道。采访过程中处处存在着价值判断,这不仅仅包括真的方面,而且包括善的方面和美的方面。新
“报道”还是“放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