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进行内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40例患者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结论: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科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急性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临床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尤其是急性大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以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2]。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临床观察,精心护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3]。为探讨和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效果,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进行积极的内科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与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3~56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9例,胃溃疡出血10例,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8例,其他原因不明3例。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咖啡色样液15例,单纯排柏油样便12例,呕咖啡样液及排柏油样便13例。血红蛋白<60g/L15例,60~90g/L13例,>90g/L12例。肝功能出现异常2例,血小板降低2例。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通过胃镜以及上消化道造影诊断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常规止血,对出血较多的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测定血压,维持血压达到正常的水平。必要时,冰水洗胃,避免出血造成的血块影响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12小时内出血停止,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不再出现呕血或黑便;②有效:24小时内出血停止,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不再出现呕血或黑便;③无效:24小时内仍有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结果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40例患者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内科护理措施⑴紧急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通过沟通交流,解除患者恐慌的心理,迅速建立三条静脉通道,以备补血补液使用。立即给予止血和升压药物等,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根据医嘱补血,恢复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在输血过程中正确掌握输血速度,并定时观察心率及患者肺水肿的情况。滴注速度不应过快,防止血压升高,出血不止。给患者快速吸入氧气,改善微循环。加强心肌收缩力。及时调整电解质,保持酸碱平衡,防止出现肾功能衰竭。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面色、表情、神志、胃部不适等症状,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粪便的性质,呕吐物及尿量,皮肤色泽以及有无口渴、晕厥等情况。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加强预见性护理。⑵日常护理措施:日常护理过程中,应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导致患者窒息;对于24小时后不继续出血的患者可给予少量的流质易消化饮食,待病情稳定后,定时定量进食,进食时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粗糙、生冷、辛辣等食物,保持皮肤及床铺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呕血等。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紧张的患者可给予安定,对于合并有肝病的患者应禁用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吗啡等药物。⑶心理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就诊时出现呕血症状等会出现恐惧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