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节激励与惩戒.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激励与惩戒任何一个人才的产生,都是教育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多种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激励与惩戒,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的教育方法。那么什么是激励教育?什么是惩戒教育呢?激励即激发,鼓励。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警戒,是一种以批评和充分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方式否定另一种方式。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把这两种评价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适时、适度,让它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案例展现情形1:初中生小郑思维活跃,喜欢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知识的好恶影响了他的均衡发展,甚至偏科,生物成绩也只能差强人意。他精力旺盛,上课好动,甚至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通过谈话,老师了解到,小郑对课外生物知识很感兴趣,而老师在讲“课本”知识的时候他却经常溜号、说话。老师赞扬了小郑的钻研精神和广泛的学习兴趣,也阐明了不注重基础知识和偏科的危害。老师鼓励小郑课后搜集一些与生物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根据课本改编几个生物小故事,在课上读给大家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郑很快完成了任务,老师在课上根据小郑编辑的资料进行知识的引导,全班同学包括小郑听得特别认真,小郑感到很自豪,这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不少同学也想参与这个活动;渐渐地,小郑不良的听课也有了很大提高。情形2:初中生小东是老师眼里典型的“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溜号,手里总有自己的活,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也很抵触。一次,生物课上讲人体的血液循环,小东偷偷看漫画书,老师发现后并没有没收,表示本课结束时要让他当众做“测验”以示惩戒,小东对“测验”却不以为然。这节课最后,老师留了几分钟让各小组选一名同学到电脑上做血液循环的填图“测验”,输了的组给全班唱首歌。老师指定小东作为他所在组的代表。这下难坏了小东,全组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人不时地提示,其他组的同学甚至起哄干扰。为了不使小东对这样的“惩戒”失去耐心而产生抵触情绪,老师示意禁止干扰而且亲自提示他填图,结果小东所在组还是为全班唱了歌。课后老师单独找到小东,告诫他上课注意纪律,如果表现好,能够完成拼图,才能结束“惩戒”。小东也感到这种“惩戒”的压力,在以后几节课的练习中进步很快,完成了任务,学习态度也出现了可喜的改变。案例评析情形1中,学生小郑表现出了对生物知识的喜爱,成绩也不差,但却是一种“偏爱”,感兴趣的知识就认真听,不感兴趣的就溜号。首先小郑对生物课学习是有着内在需求的,但这种需求又过于主观,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出来就是过分热衷于课外知识,忽略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这时并没有抹杀这份热情,而是给他设置了相应的行为目标,看似教师肯定了学生对知识这种偏爱的行为,其实完成目标的过程就是对其纠正的过程,学生感到了来自教师的激励,加上正确的外在诱因,引导学生做出自我调节,让学生回归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教师的激励,使学生获得自信心的同时又能不断地激发他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同学学习生物的热情。情形2中,教师对厌学的小东采用了一种“以趣施惩”的方法——做填图测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求之不得,对小东却成了一种带有压力的“惩戒”,这种压力不是来自测验本身,而是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面对本组同学的期望,叹息,甚至责备,小东感到了“惩戒”的力量。把这个年龄的学生放入一个团体,而这个团体又面临与其他团体竞争的时

第二节激励与惩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