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普洱的标准.doc一杯好普洱的标准大益集团劭海茶厂茶饼成型车间一杯陈醇的普洱茶里,蕴含的是一段民族振兴的历史。1938年,为了中国茶叶不长期落于人后,也为了生产更多茶叶换取外汇,让国家购买更多物资以应对已然弥漫在中国大地上的战火,远在法国巴黎留学的江苏常熟人范和钧临危受命,携妻带女,來到荒蛮的边地佛海,在1940年创办了佛海实验茶厂,开启了西双版纳地区茶叶生产的现代历程,它在50年代牛产的普洱茶生饼“侨销圆茶”至今是老茶市场追捧的经典。而70年代,劭海茶厂试验成功的现代普洱茶人工发酵陈化技术,让普洱茶以熟茶的形式进入到更广阔的市场,对普洱茶的传播和推广直到今天仍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來,在此穷乡僻壤、瘴病之区,通过一代代茶人的不懈努力,薪火相传,开创出普洱茶业的一片崭新天地。2000年后,普洱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04年,励海茶厂也随之进行了改制,在7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专注于普洱茶的标准制定,并推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发酵的天时与地利普洱茶行家公认熟茶是真正考验厂家技术的活儿,要做得好必须天时、地利、人和。每发酵一堆熟茶,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看茶做茶,一次制作往往涉及十几二十吨的茶菁,因此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很高,发酵的风险又大,并非茶山上的小厂、小作坊就可以随心操作的,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很难。上世纪70年代,在继承过往普洱茶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劭海茶厂率先成功掌握普洱熟茶的“人工发酵技术”,它所生产的熟茶7572-直被誉为行业内熟茶的标准。作为最早研发成功熟茶“人工发酵技术”的企业,从1974年熟茶研发成功后,这里的发酵车间就成了禁地,不允许外人参观。而在劭海县的茶厂里走一圈,做熟茶的工厂都要标榜自己的气候、水源无限接近于劭海茶厂,熟茶的配方接近于7572。海内外公认的熟茶标杆7572到底是怎样的味道,要到劭海茶厂里寻找真正的答案。一直在茶厂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专家、大益集团励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肖海军解释,所谓“励海味”的熟茶感觉,第一是味道比较纯正,没有酸味和中药味;第二是甜,圖海茶厂发酵车间发酵出来的茶,不管是闻香气还是品饮的过程中,都有一种甜甜的味道,这是其他地方发酵茶所没有的;第三是醇和滑,泡出来的茶用舌尖一顶,感觉到厚厚的一层,比较黏滑,不寡淡也不发酸。形成这样的味道,是气候、水源、技术的综合结果。不玄妙地讲熟茶发酵其实是微生物的作用,劭海的气候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很舒服的环境。水源也是促成发酵的天然因素之一,讲起大益的发酵,行内频频提到一源井。肖海军解释,这是厂里发酵的水源,它在老劭海茶厂紧压茶车间大楼外左侧的空地上。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茶厂因为用水紧张,在厂区以及周围尝试打了许多井,可是要么是出水量小,要么是水质不好,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有人发现这块地方长满了血腥草,茎肥叶茂,于是就尝试在这个地方打井,没想到水质清澈甘甜,是难得的好井。竹海军告诉记者,一源井是澜沧江水域从石头里渗出来的水,矿物质的含量比较高。整个茶的发酵需要通过微生物的酶的催化作用来完成,而“一源井”的矿物质与微生物发酵催化酶需要的矿物质非常相似。气候和水源可以无限接近,而“励海味”形成无可替代的是发酵坏境。云南大学微生物博士生导师高照告诉记者,就]海茶厂的熟茶味道来自于它从1973年研究发酵开始就没有移动过的发酵车间所累积的微生物群落,这是最具有地理标识意义
一杯好普洱的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