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教程文学院SiNingDa序论中文专业要学习和掌握三大专业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魅力与价值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文学理论的一种形态在当下对马克思、恩格斯进行学术意义上的解读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就必须实现三个转换: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转换,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性转换第一讲(1)19世纪的欧洲革命风云激荡,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然后是无产阶级革命;(2)19世纪初英国的“路德运动”,三四十年代英国的“宪章运动”,1831年和1834年的两次法国里昂起义,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织工暴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3)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宪章派诗歌,西里西亚织工之歌,国际歌;(4)19世纪文艺发展的总趋势;(5)19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使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大量涌现,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十九世纪欧洲文艺发展的脉络资产阶级文艺从繁荣发展走向衰落蜕化,而无产阶级文艺则从产生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文艺总的特点:从反映现实走向逃避现实,从批判现实走向粉饰现实,从积极进取走向颓废倒退。无产阶级文艺则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从产生到发展再到不断走向成熟。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的代表,他的《母亲》则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恩格斯良好的艺术素养是他们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深奥睿智”;恩格斯:“见多识广”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犹太人,他的生父亨利希·马克思与岳父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在文艺方面对其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的熏染,对文艺的兴趣,同时代的优秀作家的影响等因素造就了其艺术素养弗·梅林《马克思传》“卡尔·马克思终生都对路·冯·威斯特华伦怀着十分尊敬和感戴的心情。他称威斯特华伦为‘父亲般的亲爱的朋友’,并且向他执以‘子弟之爱’,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威斯特华伦是他的岳父,威斯特华伦能够从头到尾背诵荷马诗史中的许多段,能够用德语和英语背诵莎士比亚的大部分剧作,在‘威斯特华伦家的老宅子’里,卡尔·马克思获得了他父母的家所不能给他而学校更不能给他的精神食粮。”马克思关心文艺发展在后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仍然同所处时代的进步作家有着广泛的联系和直接的交往,如海涅、维尔特、敏娜·考茨基、哈克奈斯、空想社会主义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等人,这就使他能时时地了解文艺动态、熟悉文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概括、总结打下了坚实基础。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在文艺方面身受其母亲和外祖父的影响,后天的自学,对文艺的兴趣等因素造就了其艺术素养列宁语“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
马列文论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