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膏药的制作工艺
[摘要 ]: 目的 观察雷公膏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关
节肿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 30 例患者,给雷公藤合 剂口服。治疗组 30 例患者,给雷公藤合剂口服,疼痛的关 节贴雷公藤膏药。 观察关节疼痛、 肿胀、压痛;血沉、抗“ O”、 类风湿因子、 C 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比较。两组均 4 周为 1 个疗程,连续观察 3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对照组 30 例,临床治愈 6 例,显效 13 例,有效 5 例,无效 6 例,总 有效率 80% 。治疗组 30 例,临床治愈 10 例,显效 12 例, 有效 5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 统计学意义(P V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雷公藤
膏药外贴,加口服雷公藤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 效好。
[关键词 ]: 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膏药 雷公藤合剂 中医药
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
雷公藤膏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益气和营养血,滋补肝肾亏 损,活血化瘀消肿,祛痰通络止痛之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之关节肿痛,效果满意。现将其制作工艺与临床应用介绍如 下。
1 材料
仪器打火灶 1 台,液化气罐 1 罐,铁锅 2 个,锅铲 2 把,铁 锅盖 1
个,塑料盆 4 个,铁皮桶 2 个,柳树棒一尺五寸。压 面机 1 台,膏药布,膏药模具,桌子 1 张,玻璃 1 快。
处方雷公藤50g、生川乌50g、生草乌50g、黄芪50g、独 活 50g 、寄生 50g 、秦艽 50g 、防风 50g 、细辛 30g 、白芍 50g、杜仲50g、桃仁50g、红花20g、当归50g、乌梢蛇 100g 、冰片 20g 、樟脑 30g 、血竭 20g 。
方法
药物的处理
(1) 雷公藤50g、生川乌50g、生草乌50g、黄芪50g、独 活 50g 、寄生 50g 、秦艽 50g 、防风 50g 、白芍 50g 、杜仲 50g、桃仁50g、当归50g、乌梢蛇100g、.用香油泡7 —10 天。
(2) .红花20g、细辛30g、用香油泡 7 —10天。
(3) •血竭20g,樟脑30g,冰片20g。打粉,备用。
制作工艺
-- 会炸的药药 --
把香油倒入锅内文火加热,油温达 40C〜80C左右时,把中 药(1)下入锅内炸。油温达 200 C〜220 C左右时,把中药
(2)下入锅内炸。根据煎透的难易,先下根、茎、骨、肉、 坚果之类,次下枝、梗种子类,后下花、叶、果皮、细小种 子类。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如同时下锅炸取,结果使脆 软薄片、细小种籽,枯焦而变性;坚硬成份的未透,不能很 好的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影响膏药的质量,降低疗效。
--会炸的药药 -- 时,需不断翻搅,使药物受热均匀,能煎透,
以达到更好的提取药物的有效成份, 当油温达200 C〜250 C
左右时,药色外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未炭化时,即用 漏勺将药渣捞出,将药继续煎制约十分钟,以促使香油和药 物产生的氧化物蒸发使药油内的杂质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提 高膏药的质量。
炼油
炼油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它是取药油继续煎制 320 C左右。
把煎好的药油离火后,稍凉倒入细盆内令其沉淀,用纱布过 滤,以保证膏药质量的一个关键。
熬油适中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贴 于皮肤时容易移动,而且粘力强,又不宜剥离。熬制的过老 膏药质硬粘着力小,贴于皮肤时容易脱落,所以过老或过嫩 都会影响疗效。
判断炼油是否快要熬成, 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进行: (1). 经 常观察油烟,炼油时油烟开始为青色,随温度增高逐渐转成 黑浓烟,进而为白色浓烟,以观察到白色浓烟为准。 (2).
观察油花,一般情况下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后 向锅中央集聚,油花在锅中央时为准。 (3).取少量药油液于 水中,待油滴散开又聚集成珠不散,色黑亮为准。如油滴散 开膏色成灰色,说明油未然好,即太嫩,需再熬再试。油将 熬成时再用武火炼油 3~5 分钟。
因武火能加速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缩短下丹的时间,此 时油温一般在
300〜360 C上下,要立即将锅离火。 炼油时要
精心操作并要不停的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如果 锅内着火即可用铁锅盖将火扑灭。
下丹成膏
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凉,在不低于 250 C时加入黄丹。下丹
前要注意黄丹的质量。如太差,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宜熬 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可用水飞除去杂质。 水飞除去杂质的方法 :是先将黄丹浸于水中用力搅动, 使杂质
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丹晒干炒至焦黑。如黄丹太粗或 含有水分必须炒后过 80〜120 目筛 ,然后可使用。
下丹时把锅离火,将炒好的黄丹
雷公藤膏药的制作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