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简而言之,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教师培养美术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以及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诠释美,并且能够进一步做到创造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进一步来讲,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美术作品或者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平时生活中的事件和事物,以及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态度,从而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还会进一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修养、谈吐举止以及心境心胸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以及高等院校对于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说美术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者的作用,充分重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毕业生,为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1、阐述美术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
为审美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美术生在中小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培养和提高美术基本技巧或者基本绘画技能,很少在知识或者意识层面欣赏美术作品,进而造成现在高校美术生由于知识层面的局限,对于美术的鉴赏开展形成极大的困难。因此高校美术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全面的深入的阐述美术审美知识以及相关鉴赏知识,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隐形地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欣赏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
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认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首先,通过对于古今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直接地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领域,使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和美术感受得到具象化的感受。美术欣赏的优点不仅仅局限在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视野,而且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情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画展和相关的艺术展会等活动,并在活动当中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作品欣赏、对比和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教师积极的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作品展示。首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阐释以及自我批评,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美术作品从构思立意、构图建构、造型色彩以及色调格局等方面进行自我阐述和自我讲解;然后教师组织大家分别发表意见,各自讨论对于此次美术作品的想法和建议。这样使学生在互帮互助、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或者艺术作品鉴赏时要注意审美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和美术鉴赏的方法,是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深次的讲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的要求。大致来讲,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或者一件艺术品,首先应从分析美术形式以及艺术形象入手,以此为切入点,了解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形式特点。
3、锻炼美术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制作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传统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是,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这一角度来讲,动手的目的不在于培养系统地训练,学生的美术技巧和美术技能,更多的在于了解美术作品或者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材料材质,步骤程序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传达的作
审美教育与美术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